广元市“防、控、管”多措并举扎实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坚持“防”在先,突出靶向施策。结合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特点,成立安全生产领域专职风险监测预警职能机构,承担全市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工作等5项职责,赋能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关注重大风险和重要时间节点,坚持安全风险“日研判、周调度、月分析”,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截至目前,累计下发各类预警信息200余份,提出重点工作措施470余条。二是坚持“控”在细,突出精准发力。加大企业内部举报奖励办法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员工“一线吹哨员”作用,今年以来企业自查自改问题隐患1185处,内部奖励7万余元。强化指导服务,督促各县(区)和市级主管部门广泛收集本辖区和行业领域企业诉求意见30余条,组织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40余次,实行“一事一议”,提出整改措施110余条,全力筑牢企业安全防线。三是坚持“管”在实,突出严抓严查。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起底、大检查,将施工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等高危领域纳入日常监管,累计查找整治一般问题隐患1000余处,重大事故隐患159处。结合强安2024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违规企业789家,一案双罚、一案多罚企业14家,行政处罚480余万元,全面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广元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广安市持续发力护航企业安全发展。一是“一企一档”精细管理。对各行业企业按风险等级、安全状况和管理绩效分类分级,从好到差分别判定为“A、B、C、D”四个等级,建立企业专属安全档案,收录企业安全问题、整改清单等情况,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截至目前,全市煤矿、非煤矿山等先行试点行业领域共确定A级企业1家,B级8家,C级14家,D级8家。二是“企业秘书”常态服务。以岳池经开区为试点,聚焦医药、机械、食品等重点企业,探索建立企业秘书常态服务机制,遴选和招录具有药学、化学、安全工程等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企业秘书,结合企业规模、工作推进进程等情况,为每家企业分配2至3名企业秘书,协助企业开展安全管理、跟进项目,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已为园区内25家重点企业配备66名企业秘书,协助排查整改隐患500余条。三是“专家指导”纾困解难。配强配足专家力量,开展安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性、合规性问题,把好安全准入关。成立安全生产综合专家指导服务组,制定详细帮扶计划和检查表,帮助企业排查整治问题隐患。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14项,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18项。(广安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巴中市恩阳区全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一是健全管控机制。按照“首月自查整改、次月执法检查、季末销号整改”工作要求,完善安全生产“季度交账”考评机制,指导企业扛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风险等级管控机制,将企业安全生产按“红黄绿”等级分类管理,对红色等级企业加密监督检查次数,对黄色等级企业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对绿色等级企业减少检查频次。截至目前,纳入红色等级企业1家,黄色等级6家,绿色等级32家。二是精准排查整治。出台《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邀请行业专家、组建排查整治专班,聚焦危险化学品、工贸、烟花爆竹等20个重点领域开展全方位、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建立“一企一图一清单”工作机制,实施“专班发现-单位整改-部门验收-安办复核”全链条闭环式管理,确保隐患排查有内容、整改整治有成效。截至目前,共督查检查现场点位43处,督导部门26次,排查整治问题隐患63条,整改率100%。三是强化宣传教育。紧盯重点时段重要区域,组织23个区级部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及宣传品1.3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60余人次。建强新媒体宣传工作小组,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拍摄剪辑“云安全”应急科普视屏16期,累计转发次数超10万人次,覆盖群众23万余人,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巴中市应急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