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厅简报2024年第38期

  • 发布时间: 2024-11-15
  • 来源: 办公室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省安科院积极开展小流域灾害精准预警与转移技术研究。一是聚焦实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按照“实战牵引、数字赋能、精准高效”思路,强化工作统筹,充分发挥省安科院及安信公司专业技术和专家团队优势,成立由气象、水文、地质、测绘、应急管理等行业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团队,建立体系化、梯次化推进工作模式。与省内外10余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与四川省气象台建立协同研究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制定阶段目标和推进重点工作,联合开展精准监测、预报、转移研究。二是瞄准关键统筹推进项目实施。深入总结近期小流域灾害防范应对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基层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实际,在阿坝州、雅安市20多个典型小流域开展试点,细化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监测选点、设备安装、技术研发、系统建设等关键任务,整合“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构建分级监测预警体系,规划安全转移避险路径,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0余条小流域实地踏勘,收集25个典型流域灾情信息、8次典型灾害降雨资料,开展3条小流域多频率水文计算和流域要素分析,2条小流域15个站点选址等任务。三是创新思路研究技术解决方案。围绕省内小流域区域内灾害特点,开展灾害成因机理、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创新融合遥感监测、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小流域防灾减灾方面的示范应用,建设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智慧研判系统平台,开发监测预警、风险研判、转移避险、应急响应等功能模块,实现感知、分析、决策、叫应、反馈的全流程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32台(套)降雨、水位、土壤墒情、视频广播等监测设施设备安装调试,1套综合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及综合风险评估系统平台搭建,收集数据超过1条。(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供稿)

广元市“科技赋能”信息化助力安全预防建设。一是畅通信息共享链。立足“一屏观全域”总体目标,围绕“1个基础信息平台+8个业务系统+N个业务子系统”模式,全面对接市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等重点部门的视频监控和业务数据,接入各类重点监控视频3700余路、地质灾害数据1000余个、避难场所580余个等,切实做到信息共享、信息互通。二是完善动态监管链。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接入重点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及煤矿企业物联网感知设备,利用AI技术对煤矿、危化、工贸等重点领域进行视频监控和行为分析,接入视频监控986路、企业“双控体系+清单制管理”系统195家和煤矿远程监控企业“三大系统”9家,确保重点监管不留盲区。三是强化应急处置链。持续推进智能化管理工作,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进行结构化分解,实现可视化决策、信息化指挥、数字化管理,目前已收集整理各行业领域应急预案87份。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及时录入市、县各类值班信息3000条。同步配齐车载基站、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等应急抢险和高科技装451件(套),确保遇有险情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广元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凉山州强化风险管控筑牢城市安全屏障。一是专业化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自主研发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预警平台,配置风险辨识、风险预警、隐患处置等子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动态风险图;提供监管人员线下监督检查记录、跟踪和整改验证管理服务,提升安全风险辨识管控能力。运用“线上+线下”专题培训模式,邀请安全领域专家开展城市风险隐患辨识和排查整治培训64场、覆盖2余人次。二是系统化实施城市安全风险摸排。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拉网式执法检查,精准掌握风险源分布情况及特点,完善定期调度、定期通报、阶段性总结跟踪督办模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机制,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实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今年以来,摸排梳理32个行业领域、8万余家重点企业和“九小场所”风险数据,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47家。三是数字化打造城市安全体验场馆。VR3D、流媒体等数字化手段,采取新建、改(扩)建、共建等形式建设涵盖安全科普、科学施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安全体验场馆。综合运用“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宣传载体,传播应急安全文化,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建成体验场馆3个,组织宣讲展示1.3万场次、应急演练16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份,录制创意短片13(凉山州应急管理局供稿)

【编辑: 杜卓欣】
工作动态
应急管理厅简报2024年第38期
发布时间:2024-11-15 办公室

省安科院积极开展小流域灾害精准预警与转移技术研究。一是聚焦实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按照“实战牵引、数字赋能、精准高效”思路,强化工作统筹,充分发挥省安科院及安信公司专业技术和专家团队优势,成立由气象、水文、地质、测绘、应急管理等行业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团队,建立体系化、梯次化推进工作模式。与省内外10余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与四川省气象台建立协同研究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制定阶段目标和推进重点工作,联合开展精准监测、预报、转移研究。二是瞄准关键统筹推进项目实施。深入总结近期小流域灾害防范应对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基层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实际,在阿坝州、雅安市20多个典型小流域开展试点,细化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监测选点、设备安装、技术研发、系统建设等关键任务,整合“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构建分级监测预警体系,规划安全转移避险路径,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0余条小流域实地踏勘,收集25个典型流域灾情信息、8次典型灾害降雨资料,开展3条小流域多频率水文计算和流域要素分析,2条小流域15个站点选址等任务。三是创新思路研究技术解决方案。围绕省内小流域区域内灾害特点,开展灾害成因机理、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创新融合遥感监测、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小流域防灾减灾方面的示范应用,建设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智慧研判系统平台,开发监测预警、风险研判、转移避险、应急响应等功能模块,实现感知、分析、决策、叫应、反馈的全流程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32台(套)降雨、水位、土壤墒情、视频广播等监测设施设备安装调试,1套综合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及综合风险评估系统平台搭建,收集数据超过1条。(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供稿)

广元市“科技赋能”信息化助力安全预防建设。一是畅通信息共享链。立足“一屏观全域”总体目标,围绕“1个基础信息平台+8个业务系统+N个业务子系统”模式,全面对接市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等重点部门的视频监控和业务数据,接入各类重点监控视频3700余路、地质灾害数据1000余个、避难场所580余个等,切实做到信息共享、信息互通。二是完善动态监管链。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接入重点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及煤矿企业物联网感知设备,利用AI技术对煤矿、危化、工贸等重点领域进行视频监控和行为分析,接入视频监控986路、企业“双控体系+清单制管理”系统195家和煤矿远程监控企业“三大系统”9家,确保重点监管不留盲区。三是强化应急处置链。持续推进智能化管理工作,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进行结构化分解,实现可视化决策、信息化指挥、数字化管理,目前已收集整理各行业领域应急预案87份。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及时录入市、县各类值班信息3000条。同步配齐车载基站、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等应急抢险和高科技装451件(套),确保遇有险情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广元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凉山州强化风险管控筑牢城市安全屏障。一是专业化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自主研发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预警平台,配置风险辨识、风险预警、隐患处置等子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动态风险图;提供监管人员线下监督检查记录、跟踪和整改验证管理服务,提升安全风险辨识管控能力。运用“线上+线下”专题培训模式,邀请安全领域专家开展城市风险隐患辨识和排查整治培训64场、覆盖2余人次。二是系统化实施城市安全风险摸排。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拉网式执法检查,精准掌握风险源分布情况及特点,完善定期调度、定期通报、阶段性总结跟踪督办模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机制,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实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今年以来,摸排梳理32个行业领域、8万余家重点企业和“九小场所”风险数据,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47家。三是数字化打造城市安全体验场馆。VR3D、流媒体等数字化手段,采取新建、改(扩)建、共建等形式建设涵盖安全科普、科学施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安全体验场馆。综合运用“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宣传载体,传播应急安全文化,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建成体验场馆3个,组织宣讲展示1.3万场次、应急演练16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份,录制创意短片13(凉山州应急管理局供稿)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