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资阳市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针对上坟祭祀、春耕烧荒、旅游踏青等高风险行为,扎实推进责任落实、火源管控、隐患排查、宣传引导、应急准备等工作,全力确保森林“零火情”,筑牢森林安全“防火墙”。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压紧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市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市长亲自调度,常务副市长每日调度,其他市领导节前开展督导检查。全市6590名包保领导在清明节期间深入包保责任地区开展督导;1125名护林员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分区域每天带装巡护;3000余名村社干部在重点部位、重点林区和重点路口进行宣传引导,切实做到“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二是抓住关键少数,精准管控火源。严格火源管控,在进山入口、交通要道、景区景点等设立宣传劝导点1200余处,劝导群众自觉交出火源600余个;盯紧“五类人员”,逐一建立监管台账,落实一对一精准管理,有效防范特殊人群违规用火行为发生;加强零星墓地管控,明确16万余座零星墓地的管理人员,大力倡导文明祭祀,通过“鲜花换纸钱”活动,引导群众不在野外用火,减少火灾风险;加强农事用火管控,村社干部通过入户宣传的方式,收集有烧荒、烧秸秆意愿的群众,通过集中焚烧、分段焚烧等手段,明确时间、地点、监管人员,提前向林业、环保、应急等部门报备,有效杜绝农事用火“无序无管”现象。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及时消除隐患。大力构建“分级分类+科技赋能+群防群治”的隐患排查整治新模式。盯紧铁路、高速公路、高压电线、国有林场等重点区域,通过护林员巡护、无人机巡查、林火视频监控等方式,组织公安、林业、电力等部门联合开展“五周五缘”清理行动,投入无人机80架次,对重点配电通道巡视100余条次,砍伐通道树竹300余棵,清理林下可燃物10余吨,整改火灾400余处。
四是线上线下结合,营造浓厚氛围。聚焦新媒体,加强线上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平台,发布以短视频、图文为主的森林防火知识,以群众喜爱的形式吸引关注,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聚焦基层,加强线下宣传,镇村干部充分利用大喇叭广播,定时播放森林防火知识;利用小喇叭扩音器,在宣传劝导点、村公所等部位循环播放森林防灭火知识;利用入户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森林防火的认知,营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五是保持临战状态,科学处置应对。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应急响应措施,140名国家队消防员、27名市级综合救援队员、346名地方消防员、2100余名乡镇半专业扑火队员、1.24万余名初期火情处置扑火队员保持临战状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89个乡镇、1116个村社全天候进入待命状态,确保发生火情第一时间处置,做到“打早、打小、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