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专刊(八)
绵阳市坚决筑牢燃气安全防线。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印发《绵阳市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5个成员单位监管边界与职责清单,每月动态研判燃气安全整治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城镇燃气安全专项督导等工作机制,推动燃气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升级。二是深化专项整治。聚焦“九小场所”、居民自建房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到访不遇”用户敲门行动,对212万户实现应查尽查,累计整治各类隐患3952处。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测评估各类管道37342公里,整治构(建)筑物占压燃气管道重大风险隐患53处,累计改造燃气管网1785公里。深入开展“瓶改管”“瓶改电”工作,实现2742户全部改造清零。三是创新管理模式。综合运用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摸清燃气管道底数,形成燃气管道“一图一表”明白账,实现对405个监测点位24小时异常报警远传数据实施监控。以企业能力建设为主线,印发《绵阳市城镇燃气行业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5项行业管理规定,着力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韧性水平。四是严格监管执法。开展执法检查2714次,立案调查第三方破坏燃气设施9件,行政处罚25.91万元,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按照“正面引导+反向曝光+激励引导”工作方式,累计发放宣传册200余万册、曝光典型问题22个,深入推进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推动燃气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绵阳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内江市“刚柔并济”集中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突出问题隐患。一是以“刚性指标”推动排查整治动真格。印发《内江市重点领域突出安全隐患季度集中整治工作制度》,聚力推进二季度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部署,量化任务要求、动员全面摸排,建好“一账三单”(底数目录台账、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共性问题清单和一般问题隐患清单),累计摸排涉及有限空间单位(个体)18万余家、点位48万余个,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227项、一般问题隐患1646项、共性问题16项,对部分高风险点位、农户等重点对象实行安全监管“一对一”包保。二是以“柔性服务”推动意识能力强提升。组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以“理论+实操+考评”等模式开展差异化培训,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级监管部门人员培训班8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班14期,各行业从业人员全覆盖培训1次,覆盖27万余人。充分发挥专家、网格员等力量加强帮扶指导,成立4支化粪池专业清掏队伍,累计为2800余户小规模养殖户提供清掏作业保障。三是以“硬性投入”推动安全管理到一线。督促企业配备防护应急设施设备2万余套,新设立警示标志6.4万余处,安装市政管网防坠网5000余个,500余家企业接入全市智能监控一体化平台,切实形成“物理隔离+数智管控+视觉提醒”三位一体防控网络。对不具备配备条件的农户,按照每个镇(街道)不少于2套的标准,统一配备通风、检测、呼吸防护7类要件,全市83个镇(街道)均配备到位并全覆盖开展使用培训。(内江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南充市聚力推进重点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突出“专业+排查”。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比武行动,采取“企业自查自纠+专家集中会诊”方式,由市本级20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牵头,分行业领域深入“诊疗”重大隐患问题,切实把风险隐患找准查实管到位。二是严格“暗访+曝光”。市安办、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建立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季度暗访曝光机制,上半年先后聚焦电动自行车、有限空间领域拍摄制作暗访曝光片,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和行业部门、企业,集中曝光、公开“亮丑”,对存在的安全生产失职渎职行为,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追责问责,倒逼工作责任落地落实。三是强化“执法+举报”。深入部分重点企业开展驻扎式、解剖式执法服务,帮助企业查找消除隐患问题。上半年累计开展安全执法检查和入企服务1867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444项。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发布积极排查举报身边安全隐患倡议书,呼吁广大市民主动参与排查发现身边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