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力做好世运会期间防汛减灾工作。一是强化统筹调度部署。严格执行汛期联合值守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强化应急值守,分别调度预警区域13个市州防汛指挥长到岗到位情况,强调“五个务必”,即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务必做到应转尽转、务必强化排险除患、务必科学应急处置、务必高效协同联动,特别要求做到“不擅转”、防止“假叫应”,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强化隐患排查整治。推动落实加强汛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要求,会同住建、交通、水利、自然资源、文旅等部门持续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场所等涉灾专业排查,全面检查高速路段、市政管网、桥梁涵洞、水利水电设施等点位风险隐患。8月以来,组建21个工作组全覆盖开展世运会安全“四不两直”专项检查,派出工作组赴世运会开闭幕式场馆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2100余项。三是强化预警转移联动。及时协调省广电局、四川广播电视台,利用预警区域内3.9万余个应急广播大喇叭滚动播报,依托四川观察、全媒体新闻中心、四川交通(应急)广播等平台,向社会发布预警安全提示57次。抽查市县防汛防地灾部门(单位)和责任人441次,点调预警区域内卫星电话1943部。提前转移避险15.1万余人,督促预警区域269处煤矿、非煤矿山停产撤离6004人次。四是强化应急处置准备。建立应急指挥“一张图”世运会专题系统,完成预案、力量、装备、隐患点和舆情风险等标注上图,实现一图统览。世运会期间,全时段启动厅内四级应急响应,8月10日省防指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梯次部署应急救援力量135支5486人,环蓉护城河地区1523人随时待命。24支省级专业队伍准备舟艇145艘、排水设备140台,合理布防直升机9架。部署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分队219支1600余人在岗备勤,协调省通管局督促三大运营商通信保障队伍528人、通信车105辆做好抢险准备。(水旱灾害救援处供稿)
广元市多维联动筑牢防汛安全屏障。一是压实责任链条。坚持高位推动与责任下沉“双向贯通”,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23次,市领导批示具体工作53次,形成“层层有担子、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域落实“市、县、乡、村、组、点”六级包保责任人6714名,更新江河、水库等“三个责任人”3407名,防汛责任链条环环紧扣。二是全域排查除险。紧扣“汛期不过、排查不停”工作主线,组织排查队伍1327支、3935人,按照“清单管理+限期整改+回头勘验”流程,对水库、山洪危险在建涉水工程等21564处重点点位进行安全风险全景扫描,动态清零各类隐患,筑牢风险防控前沿阵地。三是应急联动高效。拧紧物资储备与应急救援“联动阀”,全市146个储备库备足40.1万件救灾物资,整合“专业救援队伍+社会队伍+乡村兼职队伍”276支、1.3万余人在岗待命。发布暴雨、雷电等44.9万条预警信息,实现1.5万余人成功转移避险(安置),险情处置“快准稳”。(广元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甘孜州“三位一体”筑牢防汛抗旱防线。一是织密安全责任网络。全面调整充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体系,指导行业部门及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方案、度汛方案、超标洪水应急预案等140个,落实2448处山洪灾害危险区的7344名“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监测责任人、转移责任人)。构建“沟长+点长”管理机制,复核完善380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308人和专职监测员7821人。配备1015条沟道8644名沟长、点长,确保监测预警全覆盖。二是科技赋能监测预警。利用“防汛防地灾驾驶舱”平台,整合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部门2000余个前端实时雨量监测物联感知设备,提升预警预报能力。充分发挥98处水文(位)监测站点,为综合研判和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撑。组织动员群众通过“甘快传”微信小程序上报防汛防地灾安全隐患2519条,通过电话通知、现场核实等方式,确保预警预报信息直达基层责任人,传递到每户群众,实现风险预警信息处置流程的闭环管理。三是强化救灾应急战备。坚持以练为战,实时更新救援力量动态图,确保各地队伍人员力量实时掌握,全州2710支5万余人应急救援力量备勤待命,其中包含3000余名综合性消防救援专业力量,289支9000人乡镇应急队,20支驻守技术支撑队伍和66名专业技术人员等,配置抢险救援装备3.62万件,开展无人机飞行制定量化及单兵能力提升工作,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