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厅简报2025年第18期

  • 发布时间: 2025-07-08
  • 来源: 办公室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防灾减灾救灾专刊(二)

全省深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一是强化部署推动。由省防减救灾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省能源局、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等部门(单位),针对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重大水利水电设施、重大市政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重大输电线路等能源设施、重大水运基础设施等6个重点领域,排查涉灾风险隐患。7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对主汛期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再督促、再提醒,确保安全度汛。二是全面排查整治。全省累计派出专业队伍4.1万余人次,排查高速路段825个、铁路线路1632公里、城市燃气输配管道6237公里、输配电线路8.1万公里、桥梁686座、隧道1579座、涵洞10231座、水利水电设施8561处,累计点位3.6万余个,发现隐患6912个,已整改6432个,整改率93.1%,其他短期内难以整改到位的隐患全部建立台账,逐一明确整改期限,落实防范措施。泸州市叙永县纳黔高速公路堡坎垮塌排危除险成功案例受到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通报表扬。三是做好应急准备。督促运营管理单位修订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日常巡护检查、临灾预警叫应、灾中排危除险、应急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配齐配强高速公路、铁路涉灾险情先期处置力量,共组建行业应急救援力量7893.44万人,省级交通队伍持续在三州驻防,市县两级前置应急力量4157人、装备4420台(套)、备料装车140车,确保一旦发生灾险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处供稿)

德阳市绵竹市创新开展综合减灾能力精细化评估试点工作。一是构建“省地联动”责任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省厅政策指导—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镇街落地执行—村社末端落实”的五级联动机制以村(社区)为最小评估单元,构建“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责任网络,试点镇21个村(社区)配备专职灾害信息员共46人。依托“网格化+信息化”采集987条镇村数据、924户家庭数据,风险底数同步接入省级数据库。二是创新“精准评估”科学体系。依托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叠加“应急物资前置覆盖率”“家庭应急包配备率”等12项基层指标,构建“普查基底+动态修正”双源数据体系。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填报—初审—复核—验收”四级质检机制,修正数据偏差186处。创新“地震烈度速报+地质灾害物源监测”协同模型,在清平镇建立“空天地”监测体系,建立57AI智能感知设备组成的监测网络。三是构建“全链防控”应用闭环。利用综合减灾能力精细化评估成果,构建1中心+8支点”应急物资网络,市级仓库储备572.2万件物资,8个沿山前置点配备272.5万件装备;锻造“专业队伍+基层力量”协同体系,市级建强16468人专业队,镇街组建489人应急队,村社成立1866人应急分队;在37个灾害重点区域安装74套多灾种预警终端,实现信息15分钟全覆盖。(德阳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绵阳市北川县出台条例规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51日,《北川羌族自治县防灾减灾救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北川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迈入法治化新阶段。《条例》共七章六十一条,包括总则、灾害风险防控、应急准备与监测预警、抢险救灾与应急处置、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法律责任及附则,重点明确了各环节责任主体、监管主体和实施主体,并规定了建立基金、安全转移、干部调休以及投诉举报等事项,形成“精准预警、规范响应、全面保障”的闭环管理体系。(绵阳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巴中市通江县多措并举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一是同向发力,生产生活“一盘棋”针对边远乡镇季节性缺水,应急管理、水利、消防救援等部门和属地政府紧急协调送水车辆30余辆,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水保供,分时段错峰供水。对边远老人户、残疾户采取“送水上门”服务,共计送水2016车次,解决35600名因旱情影响供水人口的饮水问题。同时,积极入户宣传,化解用水纠纷,引导采用备用水井,投入移动提灌机具4.3万台(次),为农牧业“解渴”“保苗”。二是人机联动,增雨找水“双驱动”。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开展旱情会商,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滚动监测旱情发展态势,抢抓有利天气,协同周边区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次,发射火箭弹104枚,飞机增雨作业3架次。镇村党员干部深入山间寻找第二水源,新辟水源点380余个,安装管道13.5公里,千方百计保证人畜饮水,为抗旱减灾赢得先机。三是强基补短,防汛抗旱“两不误”。积极推进“一案一册一卡”和防汛减灾实战化盲演,建成“综合+专业+社会”应急队伍551722人,在19个多灾易灾乡镇前置物资装备975台(套)。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治病险塘库9座,新(改)建机电提灌站76座,疏通主干沟渠近1450余公里,全面做好预案、物资、队伍、设施等准备,严防“旱涝急转”,全面筑牢坚实防线。(巴中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编辑: 胡文涛】
工作动态
应急管理厅简报2025年第18期
发布时间:2025-07-08 办公室

防灾减灾救灾专刊(二)

全省深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一是强化部署推动。由省防减救灾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省能源局、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等部门(单位),针对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重大水利水电设施、重大市政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重大输电线路等能源设施、重大水运基础设施等6个重点领域,排查涉灾风险隐患。7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对主汛期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再督促、再提醒,确保安全度汛。二是全面排查整治。全省累计派出专业队伍4.1万余人次,排查高速路段825个、铁路线路1632公里、城市燃气输配管道6237公里、输配电线路8.1万公里、桥梁686座、隧道1579座、涵洞10231座、水利水电设施8561处,累计点位3.6万余个,发现隐患6912个,已整改6432个,整改率93.1%,其他短期内难以整改到位的隐患全部建立台账,逐一明确整改期限,落实防范措施。泸州市叙永县纳黔高速公路堡坎垮塌排危除险成功案例受到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通报表扬。三是做好应急准备。督促运营管理单位修订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日常巡护检查、临灾预警叫应、灾中排危除险、应急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配齐配强高速公路、铁路涉灾险情先期处置力量,共组建行业应急救援力量7893.44万人,省级交通队伍持续在三州驻防,市县两级前置应急力量4157人、装备4420台(套)、备料装车140车,确保一旦发生灾险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处供稿)

德阳市绵竹市创新开展综合减灾能力精细化评估试点工作。一是构建“省地联动”责任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省厅政策指导—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镇街落地执行—村社末端落实”的五级联动机制以村(社区)为最小评估单元,构建“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责任网络,试点镇21个村(社区)配备专职灾害信息员共46人。依托“网格化+信息化”采集987条镇村数据、924户家庭数据,风险底数同步接入省级数据库。二是创新“精准评估”科学体系。依托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叠加“应急物资前置覆盖率”“家庭应急包配备率”等12项基层指标,构建“普查基底+动态修正”双源数据体系。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填报—初审—复核—验收”四级质检机制,修正数据偏差186处。创新“地震烈度速报+地质灾害物源监测”协同模型,在清平镇建立“空天地”监测体系,建立57AI智能感知设备组成的监测网络。三是构建“全链防控”应用闭环。利用综合减灾能力精细化评估成果,构建1中心+8支点”应急物资网络,市级仓库储备572.2万件物资,8个沿山前置点配备272.5万件装备;锻造“专业队伍+基层力量”协同体系,市级建强16468人专业队,镇街组建489人应急队,村社成立1866人应急分队;在37个灾害重点区域安装74套多灾种预警终端,实现信息15分钟全覆盖。(德阳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绵阳市北川县出台条例规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51日,《北川羌族自治县防灾减灾救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北川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迈入法治化新阶段。《条例》共七章六十一条,包括总则、灾害风险防控、应急准备与监测预警、抢险救灾与应急处置、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法律责任及附则,重点明确了各环节责任主体、监管主体和实施主体,并规定了建立基金、安全转移、干部调休以及投诉举报等事项,形成“精准预警、规范响应、全面保障”的闭环管理体系。(绵阳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巴中市通江县多措并举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一是同向发力,生产生活“一盘棋”针对边远乡镇季节性缺水,应急管理、水利、消防救援等部门和属地政府紧急协调送水车辆30余辆,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水保供,分时段错峰供水。对边远老人户、残疾户采取“送水上门”服务,共计送水2016车次,解决35600名因旱情影响供水人口的饮水问题。同时,积极入户宣传,化解用水纠纷,引导采用备用水井,投入移动提灌机具4.3万台(次),为农牧业“解渴”“保苗”。二是人机联动,增雨找水“双驱动”。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开展旱情会商,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滚动监测旱情发展态势,抢抓有利天气,协同周边区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次,发射火箭弹104枚,飞机增雨作业3架次。镇村党员干部深入山间寻找第二水源,新辟水源点380余个,安装管道13.5公里,千方百计保证人畜饮水,为抗旱减灾赢得先机。三是强基补短,防汛抗旱“两不误”。积极推进“一案一册一卡”和防汛减灾实战化盲演,建成“综合+专业+社会”应急队伍551722人,在19个多灾易灾乡镇前置物资装备975台(套)。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治病险塘库9座,新(改)建机电提灌站76座,疏通主干沟渠近1450余公里,全面做好预案、物资、队伍、设施等准备,严防“旱涝急转”,全面筑牢坚实防线。(巴中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