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构建全域覆盖救援新体系。一是装备升级人才赋能。构建“装备升级+人才储备”双擎联动格局,申报获批1.1亿元广元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紧抓“全域覆盖、差异配发、精准布防”主线,7月底前全面完成升级地震森林火灾扑救、水域救援等五大板块7989台(套)救援装备配发。以“低空先锋”工程破障提速,市县两级新配备30架中小型无人机(含高原型复合翼、侦查无人机等专业机型)。同步组建14人专业无人机教练员团队,首批优选30余名救援指战员参加“应急救援专业飞手”培训,攻克低空救援覆盖不足短板,大幅提升救援效率。二是织网预警秒级触达。搭建“快响直达”预警叫应网络,以1729个村(社)为单元枢纽,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动态更新,依托“1+8+N”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8个分系统,接入重点企业、旅游景点、地灾隐患点等11类1.3万余路监控视频点位,利用16582个应急广播终端和221部“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实现灾害预警叫应信息分钟级精准触达。三是机制优化协同速援。构建“一口调度+多元协同”双轨驱动机制,建成9个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实现10余个市县音视频互联互通,指挥终端145个乡镇全覆盖。同步打造市、县(区)、镇(乡)三级“2023支铁军+35007名尖兵”的应急抢险矩阵,依托实现联动、军地融合、专兼攻坚等救援融合机制,紧急情况下实现应急救援力量“1小时内完成集结响应”。(广元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遂宁市融“数”提“智”不断强化安全监管质效。一是标杆培育夯基。投入4500万元财税金融资金,依托“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平台”,构建“政策支持+评估诊断”服务体系。围绕安全生产全覆盖完成规上企业线上诊断和130家重点企业线下诊断,成功培育30个“智改数转”优秀应用场景,入库省级资金项目31个、设备投资14亿元,进一步夯实安全监管数字化根基。二是智慧监管筑防。创新开发特种作业“一机一码”管理系统,实现1974台电焊机全生命周期监管,将2.1万余处“四类重点场所”、2.2万名持证焊工纳入数字化管控网络。自主研发安全生产“五预”管理系统,推出“遂宁安全码”实现隐患整改全流程线上监管,累计辨识风险点1.24万个,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三是数字转型固本。搭建“云网端”一体化安全支撑体系,推动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建成智能安全监管平台,带动170余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30余家重点企业实现产销全链条安全管控,今年以来全市重点企业安全事故“零发生”。(遂宁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巴中市强标准提升服务质效优执法护航营商环境。一是清单告知强标准。聚焦企业需求,制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资料清单》《执法检查事先告知书》,“一单一书”提前明确检查事项、资料清单及法律依据,同步附上各行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确保企业提前“对标自查”。完善“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模式,依托企业微信群、普法小分队,实现隐患整改、法律咨询等事项“一键响应”。截至目前,通过“线上推送+送单上门”,已向200余家企业实现全覆盖告知。二是分类监管优执法。全面推行“执法告知、全程记录、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建立“双随机+信用分级”监管制度,对守法诚信企业实施“无事不扰”,对重点领域开展“解剖式”联合执法,全年跨部门联合检查频次压减30%。持续推行“说理式执法”“风险隐患整改清单制”,通过执法文书附加赠送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有机统一。三是专家赋能提精度。建立“专家+”协同服务机制,针对危化、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邀请安全生产领域专家“把脉问诊”,通过“现场检查+数据研判+风险预控”手段,累计排查整改隐患问题32项。探索“企业点单、专家上门”服务通道,深化专家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开展“专家讲堂”“案例复盘”等培训活动,持续推动企业自主安全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巴中市应急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