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专刊(七)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开展粮食行业有限空间和粉尘防爆事故隐患专项整治。一是抓实源头治理。构建“识别+防控”双机制,结合行业实际,印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开展风险辨识、强化作业审批、推行作业监护等十大重点任务。指导380家企业完成有限空间分级辨识评估,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建立动态管控清单;鼓励企业引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实现风险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按照粮食行业标准,指导监督企业至少配备2套气体检测报警仪、2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台机械通风系统等专业设备。二是严格过程管控。落实“审批+监管”双举措,针对粮仓、粉尘防爆场所等有限空间,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积尘清扫制度和粮食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八必须八严禁”,定期排查电气设备防爆情况。强化外包作业管理,督促260家企业对外包作业统一协调,开展安全作业交底和作业审批195场次,安排专人现场监护240人次。全省累计派出65个督导检查组,深入120个库点开展检查,对15起违规行为进行现场教育,切实规范行业作业标准。三是强化应急建设。建立“预案+演练”双保障机制,督促380家企业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有限空间和粉尘防爆专项应急演练270场次、覆盖2160人次,重点模拟事故报警、人员疏散、专业救援等环节,有效杜绝盲目施救导致的事故扩大和发生,企业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显著提升。(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供稿)
自贡市构建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制度创新搭架构。去年首次将企业划分为“白名单”和“不放心”两类,构建差异化监管基础架构。今年以来,持续细化方案,先后出台《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细则》《自贡市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方案》,逐步形成覆盖分类标准、任务分工、差异化管理、结果运用等全流程的制度体系,为精准监管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细化分级助监管。明确按风险等级将企业细分为绿色(低风险)、黄色(中风险)、红色(高风险)三类,制定具体分类标准。建立“定期更新+不定期调整”机制,实现重点行业企业分类分级全覆盖。截至2025年6月,全市13个重点行业监管部门已完成2827家企业分类分级评定,其中,红色(高风险)企业29家、黄色(中风险)企业1695家、绿色(低风险)企业1103家。三是精准施策保安全。实行差异化检查,监管精准度显著提高。针对红色(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检查频次同比提升300%;黄色(中风险)企业实行常规监管,原则上每季度检查一次;绿色(低风险)企业减少检查频次,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联合市级有关部门集中对中、高风险企业开展指导帮扶,累计服务指导各类企业504家,有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自贡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广元市创新建立末端到达机制贯通安全生产“最后一米”。一是编织末端责任网。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革新,统筹设立广元市安全生产委员会(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4个自然灾害专项指挥部,16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更好统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同步细化“政企面对面”、社会监督员等工作机制,将传统的安全监管向安全服务转变,实现安全监管从模糊定性到精准量化转变,构建社会共治的安全监管体系。二是点亮末端提醒灯。印发《广元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工作方案(2025—2029年)》,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破除手机、电视、广播、报纸、电脑“五端”壁垒,探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应急广播体系,广泛宣传安全知识。按照“一卡一单一队一提醒”机制(一张明白卡、一个提醒单、一支宣传队伍、一次上门提醒)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提醒,源头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组建宣传队伍1446支,落实常态化宣传人员2401人,截至目前累计入户宣传23.63万户,张贴安全明白卡23.7万份,发送安全宣传短信3.2万余条,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车巡回宣传2.67万余次。三是奏响末端动力曲。持续深化“广元安全隐患随手拍”系统公众版和企业版推广应用,广泛动员居民、网格员、一线员工等群体参与安全隐患共治,实现激励政策与治理成效精准匹配。目前,广元安全隐患随手拍公众版累计收到群众举报安全隐患14.4万条,发放举报奖励260余万元。企业版自2024年10月上线以来,推广运用企业共127家,共计录入员工人数9046人,累计收到上报隐患30587条,其中重大隐患5条,兑现奖励14.62万元。(广元市应急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