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向发力”守牢工贸安全基本盘。一是聚力风险治理除隐患。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推进工贸高风险企业高危领域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管控“一企一档”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全省6574家高风险企业建立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档案。以省安办名义印发《持续深化工贸重大事故隐患和事故高发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督促33471家重点企业落实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印发《加强全省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省市两级指导创建示范企业348家。二是着力本质安全促升级。省市县分级组织1471家重点企业开展安全设施设计诊断,逐企出具诊断报告,逐项整改销号,补齐安全设施“三同时”欠账。对292家已接入省级在线监测预警平台的企业数据开展综合治理,建立“日查看、周调度、旬通报”制度。推动工业企业依法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使用倾动式熔铸炉、液压式铸造机,粉尘涉爆企业采取自动打磨抛光、湿法除尘等措施。鼓励企业“智改数转”,提高关键岗位、重点区域和危险环节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合力赋能充电筑根基。深化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确定12个省级重点县、42个市级重点县,采取“现场会诊、交流研讨、警示教育、讲评反馈”模式,指导服务企业785家,培训7500余人。按照“四期五片区”原则,组织基层工贸安全监管人员210余人赴5家大型企业开展为期一周驻厂跟班实训,打破传统“课堂式”培训,提升现场发现隐患和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发挥工业、商务等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作用,定期开展风险研判,每月下发《工贸行业安全风险防控预警信息》,以“干部+专家”方式提高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持续提升工贸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工贸安全监督管理处供稿)
成都市夯基固本筑牢城市安全底线。一是建优机制,压实责任。调整优化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系,明确植物油燃料等9个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健全安全风险“月提示”和事故“周通报”渐进式动态预警提醒机制,发布风险提示6期、事故周报3期,挂牌督办一般事故3起。二是减量控大,排险除患。纵深推进安全生产问题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编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实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一件事”全链条专项整治,各级部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8.6万家次,推动整改重大事故隐患1423项,曝光突出隐患5.97万项。三是紧盯末梢,惠企治本。实施异常工况处置提升试点行动,支持更新改造老旧设备装置5套,完成23家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重点企业安全设施设计诊断,深入36个产业园区160家企业开展134次结对帮扶和送法普法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定制式”帮扶服务企业39家,解决诉求32条。(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遂宁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一是构建应急管理“网格矩阵”。开展党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改革,按照“步行一刻钟、应急五分钟”覆盖半径划分18176个基础网格,实现党组织全面覆盖。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由社区(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或网格长,实现党组织对网格的全面覆盖,自2024年10月试点以来,城市小区单建网格比例提升至55.8%。构建三级包保体系,推行党员“包网联户”,明确网格员职责,建立在职党员“双重管理”“下沉鉴定”机制,培育21448名指挥官和明白人,确保应急责任细化到微网格。二是激活网格应急“活力动能”。制定《网格平急转化操作手册》,建立“平急转换、就地转化、分类嵌入”平战结合机制,实现网格力量“平急转换”,日常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和检查,突发事件时网格力量就地转化为抢险救援力量。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服务机制,完善“群众点单、业委会提单、支部派单、业主评单”和“党员领办、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承办、志愿者队伍协办、支部督办”的“四单四办”问题处置流程,实现城市安全隐患风险闭环处置。健全联防联治制度,发动党员、业委会等组建“应急先锋队”,分类建立7类党员应急储备人才队伍库,整合重点商圈资源打造“党建红+应急蓝”应急队伍,形成群防群治格局。三是释放网格治理“叠加效应”。在网格内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组织开展以应急避险转移为核心的基层网格人员实战演练285次,开展应急救援974次,营救疏散被困人员427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58亿元。系统梳理归纳企业信息、水库工程、景区资源等169项业务数据,涵盖公安、文旅、交通运输、消防救援、住房城乡建设等21个部门,共接入视频资源2.91万路、重点点位5744个,实现“人力防控”向“智慧应急”转变。开展电动车安全专项治理,推广应用AI识别系统,建成464个集中充电设施,为2.13万名独居老人安装感烟报警器,今年以来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下降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