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
值班值守和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情况
2025年第二季度,全省应急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应急管理部关于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要求,及时有效处置森林火灾、地震、道路交通、矿山等灾害事故。
一、接报情况
第二季度,厅指挥中心按照规定抽查各市(州)、县(市、区)值班值守在岗情况804次,办理部省领导批示70份,核实灾害事故舆情信息108条,接到各市(州)应急管理局报送的值班信息73件,其中22起突发事件厅指挥中心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在书面上报的22起突发事件中,有6起突发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至厅指挥中心,即:甘孜州4月26日4.9级地震发生后47分钟首报;阿坝州5月14日重型半挂牵引车与普通货车相撞交通事故发生后57分钟首报;攀枝花市6月2日小型普通客车追尾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后46分钟首报;巴中市6月12日单车侧翻发生后39分钟首报;宜宾市6月15日4.8级地震发生后26分钟首报,6月25日4.5级地震发生后36分钟首报。对以上市(州)应急管理部门信息报送工作提出表扬。
在值班值守方面:累计抽查538个(次)县(市、区)值班情况,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均在岗在位,但值班人员在掌握当日值班情况方面不全面,如泸州市应急管理局4月8日值班领导第一时间对当日事故处置不知晓。同时,部分地方在国家综合业务系统录入中存在缺项、不及时情况,如攀枝花市东区,绵阳市北川县,阿坝州阿坝县、理县等在清明节前值班安排录入中均存在该情况。在信息报送方面:5月17日11时许,达州万源市长石煤业有限公司长石二煤矿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4人死亡。达州市应急管理局5月18日4时17分通过QQ首报厅指挥中心,煤矿未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涉嫌瞒报事故。凉山州在雷波县5月3日发生的冒顶事故信息报送中,存在信息倒灌情况(企业未向应急部门报告,州县应急管理部门不掌握)。巴中市在巴州区5月3日清江镇山火火情信息报送中,未及时核报信息(30分钟内未电话反馈、60分钟内未书面反馈),信息报送严重滞后(巴中党委、政府已书面向省委、省政府书面报告,巴中市森防指办未向省森防指办报告)。在通联测试方面:累计测试659个(次)县(市、区)会议终端在线情况,在线、联通情况总体良好,个别存在问题的市县已完成整改。前置对讲机应答测试方面,攀枝花市、乐山市、巴中市存在多次未正常应答情况。
二、经验做法
巴中市应急管理局三项举措推动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一是创新构建“平时—急时—战时”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平时状态实行“4+N”值班制度,依托智能监测系统开展24小时风险扫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集中分析研判和跟踪督办;急时状态针对森林防火期、主汛期等重点时段,建立林业、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多部门专班值守和联席会议研判机制;战时状态启动市级应急响应,由市领导成立现场指挥部,直接统筹调度全市应急资源。二是强化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市委办公室牵头开展应急值守人员信息报送业务培训,行业部门细化灾害事故风险发展趋势专业研判,全市统一制定信息报送工作流程图,构建公安、应急、消防、120急救中心等部门间5分钟信息快速共享机制。三是做好应急指挥保障。应急指挥部建立“2+7+N”(2名值班带班县处级领导+7名科室业务骨干+N名值班人员)工作专班模式,确保人员保障到位;卫星通信车、天通卫星电话、370MHz无线通信系统、单兵图传设备及无人机等多种应急指挥通信装备24小时随时“拉得出、联得通、用得上”,确保技术保障到位;配置与值班任务相匹配的办公、备勤、休息专门场所,常态保障日常生活物资、伙食送餐到值班室等,配备应急装备运输车、应急队伍运兵车等应急指挥车辆,确保后勤保障到位。
三、有关工作要求
第二季度发生多起灾害事故,反映出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市(州)要不断提升政治站位,持续做好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一是做好应急应对准备工作。根据气象预测,2025年全省气候状况整体偏差,旱涝并存,强对流天气易多发重发,多灾叠加的极端灾害可能性增大,要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应对准备工作。二是提升暑期值班值守敏锐性。暑期汛期历来是灾害事故多发期,要提升工作敏感性,重点关注学生出游、涉水活动、课外培训等聚集性活动,对涉及敏感人群、敏感场所的突出情况,做到即知即报。三是加强网络舆情关注与核报。广大网民尤为关注突发灾害事故,特别是危化、烟花爆竹、消防等领域起火、爆炸事故,发生后相关视频会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各地要及时获取舆情信息,做到早发现、早调度、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