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有序做好退出消防员安置工作。一是高位推动,下好部署“先手棋”。推动成立由常务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应急管理厅和消防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的省级协作机制,横向构建“3+6+3”部门协同网,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责任链,确保安置工作各环节无缝衔接,形成全省“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深挖潜力,丰盈岗位“蓄水池”。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通知,畅通相应岗位接收渠道,建立省市县三级数据库,指导市县完善岗位归集工作机制,构建“体制内外结合、多元行业贯通”的岗位网络。推行“五公开+三公示”机制,施行“阳光安置”,高标准完成首批次55名退出消防员转岗安置,有序推进第二批次400名退出消防员转岗安置,争取用人单位、退出消防员“双满意”。三是暖心服务,搭好保障“连心桥”。建立“一人一档”跟踪管理机制,督促市县应急管理局会同消防救援队伍面向退出消防员逐一宣讲安置政策,了解有关诉求,规范“一站式”服务,为退出消防员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便利,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及时掌握转岗退出消防员岗位适应情况,一次性安置退出消防员就业创业情况,积极协调解决退出后的实际困难问题。(教育训练处供稿)
广安市全力打好防汛备汛主动战。一是突出监测预警“准”。健全跨区域、跨部门极端天气监测预警会商调度机制,创新“云广播+无人机”立体预警模式,动态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情汛情。紧盯777个山洪灾害危险区、19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强化动态分区分级管理,落实紧急避险转移。入汛以来,发布预警信息20余万条,转移受威胁区群众3507户7669人。二是突出隐患排查“细”。明确全市大江大河、城市防洪、重点水库等防汛责任人1255名,灾害信息员3696名,334座水库专人驻坝防守,高位洪水和强降雨期间加密隐患巡查。组建34个防汛督导组,督促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逐一摸清涉洪在建工地营地底数,确保安全度汛。入汛以来,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67个,204个涉灾在建工地已完成洪涝、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评估,并落实防范措施。三是突出应急响应“快”。修订完善《广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细化四级响应21项具体措施,建立“综合+专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构建“指挥中心—无人机—地面力量”联动作战链,实现应急响应精准调度。入汛以来,举办防汛救灾演练161场次,储备各类救灾物资40余万件、救援装备1.8万余台(套)。(广安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党政应急联合指挥调度改革。一是构建一体化联合值守体系。设立联合指挥调度中心(下称总值班室),明确主要任务、硬件配备、运行机制等,一体推进值班值守减负松绑和应急指挥赋能增效;修订完善值班工作规范,建立9张带班值班履职事项清单,4个紧急信息处理流程图、6项值班工作联席会商制度,编印应知应会手册,为联合值班及指挥调度高效运转提供制度支撑。二是建立流程化信息汇集机制。建立覆盖县乡村组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紧急信息报送机制,统筹1007名灾害信息员、125名网格员、267名哨点信息员力量,织密监测哨点网络,提高发现苗头性问题的能力,锻造紧急信息“千里眼”“顺风耳”;制定信息报送制度,规范紧急信息报送流程和参考模板,坚持“首报要快、续报要准、终报要全”原则和“快、稳、严、准、细、实”要求,确保“口径一致”,避免“信息倒灌”。三是打造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依托数字峨边智慧城市建设,汇聚全县各领域数据资源,整合归集省级204套感知溯源设备和县级1000余路视频设备,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森林火险区等重点领(区)域一体化监测;部署AI分析中枢,集成烟雾识别、水位暴涨预警、地质灾害形变监测等34种智能算法,多模态数据分析自动生成风险预警,预警信息直达乡镇和职能部门,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依托城市大脑数智算力监测分析数据,侧重行政协调与统筹指挥,应急管理、水务、自然资源、气象等职能部门落实技术研判、预案执行,实现“一个大脑指挥、多专业联动”,构建科学完备的应急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