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防减救灾办积极协调支援西藏抗震救灾工作
1月上旬,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防减救灾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抗震救灾办)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全力支援西藏抗震救灾工作。
一是心系灾区,迅速启动响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支援西藏抗震救灾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积极支援西藏抗震救灾作出具体安排。省防减救灾办、省抗震救灾办迅速反应,主动加强与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工作对接,动态掌握省直有关部门支援西藏灾区进展,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同志持续了解灾害和救援救助需求情况,紧急调度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及相关社会救援队伍等各类救援力量,做好随时增援西藏救灾和大震巨灾防范应急准备。
二是争分夺秒,紧急驰援灾区。针对灾区实际所需,四川紧急向西藏灾区调运价值2350万元的救灾物资,其中,由商务厅牵头组织价值500万元的生活必需品(牛奶、方便面、矿泉水、棉被、藏茶等);由应急管理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粮食和储备局、成都市、德阳市统筹组织价值1850万元的折叠式装配板房(共1440套)。省防减救灾办协调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四川救灾物资快速运抵灾区。1月11日凌晨,第一批装有400套板房和生活物资的两列抢险救灾专列抵达日喀则西站,40套板房通过公路运输至灾区。应急管理厅分管负责同志带领前方工作组,协调当地连夜卸载转运至受地震影响的拉孜县。成都市捐赠1000套板房采取“边生产、边启运”模式,从1月13日起,每日组织公路运输,最后一批板房已于1月20日运抵灾区。
三是前后衔接,快速搭建板房。针对地震灾区海拔高,天气极为寒冷,夜间温度低至零下20多度等问题,我省捐赠安装方便、使用灵活、保暖效果好的折叠式装配板房,8分钟内可完成一套面积约18平方米的板房安装。应急管理厅采取“双队运行”模式,前方工作组负责协助当地开展板房搭建选址、布局规划、机具协调和板房交接等工作,并从生产企业抽调35名技术人员组建现场安装保障团队,后方工作组协调板房生产、运输等环节,实现对板房交付的全链条把控。截至1月22日,已完成1367套板房搭建,剩余73套板房预计1月24日前可完成搭建,确保受灾群众尽快住进板房,安全温暖过冬。
四是各方联动,聚力救灾一线。省防减救灾办、省抗震救灾办启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协调省卫生健康委、省红十字会、自然资源厅、四川通信管理局等8家单位,派遣行业专家和抢险救援力量400余人赶赴西藏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交通运输厅指导川藏毗邻市(州)充实交通运输人员力量1279人,强化交通秩序管控,做好国省干线出川入藏通道保通保畅。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派出工程、水文、地质等专家和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力量共225人、69台套装备,赶赴灾区现场参与救援任务。全省20家慈善组织向地震灾区捐赠资金1300余万元、捐赠应急物资16000余件,泸州市、乐山市、宜宾市、雅安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地和有关企业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3000余万元。
五是举一反三,注重安全防范。应急管理厅震后第一时间调度甘孜州德格县、得荣县、巴塘县等与西藏毗邻的有关县,提醒做好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并会同四川地震局开展区域地震风险形势专题会商,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名义印发紧急通知,安排部署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1月7日下午,省抗震救灾办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7.0级地震为背景,组织开展“双盲”演练,调动检验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和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等地震重点风险区应急准备情况。目前,应急管理厅已向成都市、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4个市(州)布防10架航空消防救援直升机,在自贡市布防1架翼龙-II大型无人机,切实提升大震巨灾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