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全力推动防震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一是坚持关口前移。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配套业务服务费用67.6万元,完成对41套地震预警设备的服务保障工作。将滑坡、泥石流等15处地灾点位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及时录入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施全天候监管,落实3336名基层网格员地灾隐患排查工作,推动“线上+线下”双重监管不留盲区。二是提高处置能力。立足“快响应、速救援”,建立专、兼职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073支。以申报四川省广元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为契机,向上争取配齐应急照明系统、地震搜索机器人等各类专业救援队装备7989台(套)。常态化开展地灾应急抢险演练36次,完成周边省内市(州)和省外毗邻地区综合演练2次,着力提升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处突能力,确保遇有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开展救援。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规范管理应急物资,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8个,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点105个,及时清点储备帐篷、折叠床等各类救灾物资9.8万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同步组建广元市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涵盖地质、水利、工程治理、应急救援等4类专家46名,通过专家指导加快地灾点位抢险和救援,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广元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遂宁市着力提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实效。一是完善机制明职责。建立部门挂牌督办、把关销号、统计分析和企业自查自纠自改等机制,进一步明确木材加工、植物油燃料等9个行业领域的监管责任,对53个新兴行业领域和职能交叉领域的安全监管责任再次梳理规范,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23个,坚决杜绝监管盲区。二是强化督导促整改。聚焦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贸等10个事故易发高发领域,采取属地全面排查、行业分类检查、企业自查自改等方式全面排查整治隐患。组织300余名监管骨干、安全专家、专职技术检查员“分片包县”,以“开小灶”方式精准指导帮扶,切实提高排险除患质量。截至目前,全市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69个,已整改166个,整改率达98.2%。三是考核问责强质效。创新出台《遂宁市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责任倒查追究办法(试行)》,对属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安全风险防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进行倒查追究。综合运用约谈、通报批评、安委会末位检视发言等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全过程跟踪问效。截至目前,约谈通报56次,受理安全生产举报3751件,查实3730件,兑现举报奖励20.128万元。(遂宁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宜宾市织牢农业农村有限空间安全“防护网”。一是亮明风险防事故。组织开展农村沼气池、畜禽养殖场(户)化粪池等农业农村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在全市2108户规模以上养殖场显著位置集中对本单位各类有限空间场所、企业管理责任人、部门监管责任人进行“三公示”,主动亮明风险责任,接受各级监督检查。同时逐户张贴发放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明白卡”等17万余张,普及有限空间安全防护知识,防止发生盲目施救行为。二是抓住关键防事故。针对农村沼气池、化粪池等有限空间清掏作业等高危环节,组建25支专业清掏队伍,实行“群众申报、村委实施、专业清掏、政府补助”的模式,通过组织养殖户集中申报,农业农村部门统一部署,以村为单位集中委托专业清掏队伍规范作业,实现分散风险集中管控,有效提升事故防范效果。三是强化投入保安全。市政府统筹资金260余万元,为县、乡两级专兼职救护队统一配备124套呼吸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防护装备,提升农村基层救护能力。对委托专业清掏队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的养殖户,按次补贴费用,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申请清掏化粪池、沼气池2600余口,补助清掏资金290余万元,有效防范遏制涉农有限空间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宜宾市应急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