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基层扎实做好安全宣传“五进”工作
今年以来,我省通过举办开展应急演练、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讲好应急管理故事,推动安全理念与实用知识送进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知晓度、认同感,推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深入人心。
广安市华蓥市:一是沉浸式宣传。以科技赋能社区安全宣传,投入300万元建设安全科普馆,包含地灾防范、地震体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知识、自然灾害避险教育等11个VR沉浸式体验场景,每年覆盖宣传3万余人,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教育参与度和互动性。二是多渠道宣传。通过微信、微博、社区远程教育平台等线上方式,面向居民、家长学生、企业从业人员等,持续开展安全宣传;通过班前例会、学习讲座、上门宣传、集中咨询等线下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通过宣传车辆适时开展“流动式”安全宣传。三是聚合力宣传。从市级部门选派200余名工作人员担任“义务安全员”,面向全市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组建1000余名涵盖村社区干部、物业公司等党员、职员、退休职工、教师的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涉及居家出行、森林防火、防汛减灾等方面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泸州市古蔺县:一是树牢安全理念。将安全宣传阵地与“四渡赤水”红色文旅建设相结合,打造安全管理示范街5条、安全文化长廊261条。在太平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建立微型消防站、红十字救护站,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宣教和应急技能培训,建立“红领巾红色学院”,选聘30名红领巾解说员,在宣讲中融入安全应急宣教,年均接待群众4.5万余人次。二是夯实安全基础。聚焦辖区酒业支柱,在郎酒、仙潭酒厂、郎酒东方玻璃等酒类知名企业,打造安全文化典型样板。开展凡执法必普法活动,制作播放50余部安全警示片,通过班前会、警示教育会等曝光亮丑反“三违”。建成2个安全警示教育馆,开发“郎学堂”APP。开设企业内部隐患报告奖励专栏,督导200余家企业建立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共计收到风险隐患报告1166个,兑现奖励14.81万元。三是深化共治共建。在火险期组织公安、自然资源、林业、消防救援等部门联合村干部开展前置宣传,开展森林防火“坝坝会”2200余场次,制作各地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敲响“身边人”安全用火警钟。组织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员广泛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半专业扑火队“打早打小打了”处置能力。
宜宾市筠连县:一是资金保障多元投入。强化多领域安全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资金保障,筹备70余万元打造省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交通安全体验馆,宣传覆盖12万余人次。在企业、学校、家庭等领域建设安全宣传“五进”示范点位10个,为公众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安全知识科普体验。二是宣传队伍多位一体。融合企业安全员、大学生志愿者、退休党员等各方力量,培育打造安全宣传队伍800余人,实现县域各村、社区全覆盖。借助“安全宣传月”、防灾减灾宣传周、消防安全宣传月等契机,广泛普及安全知识,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58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万余份。三是场景构建多方融合。在演练、教育、竞赛等方面不断融入安全宣传,全年开展实操应急演练2172次,利用学校“开学第一课”“放假最后一课”等,促进安全宣传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参与答题4.2万人次,组织开展企业安全培训22期,培训人数达1191人,使安全宣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提高安全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