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续推动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多措并举创新奖励机制。建立“吹哨人”、举报奖励公告牌、举报信息保护、奖励资金保障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部门、属地之间沟通协作配合和移送机制、内部协同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有效震慑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在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设立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邮箱,推动建立“安全隐患随手拍”“一患双奖”等举报制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监督举报。今年1至8月,全省共接到各类安全生产举报130765件,查实29848件,兑现奖励金额633.23万元。二是推动企业内部举报奖励。率先推行企业内部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奖励工作,在全省印发关于推行企业内部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奖励工作的通知基础上,深入推动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督促中央在川、省属重点企业发挥头雁效应,积极先行先试,强化示范引领,形成一批可供其他企业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由点及面、有序推进。截至目前,企业内部报告安全风险隐患92067件,兑现奖励金额462.12万元。三是充分发挥举报奖励作用。坚持按照“快速受理、快速核查、快速反馈”的处置原则开展举报奖励核查,实现核查率100%。坚持每季度以省安委会名义向各市(州)书面通报举报办理、举报奖励等相关情况,目前已印发通报2起。坚持定期通报典型案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举报监督热情,今年以来我省已分2批公布11起典型案例,兑现奖励633.23万元,有力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事前预防转型。(调查评估与统计处供稿)
遂宁市率先推动动火作业精准化管理。一是前端“严”预防。在蓬溪县率先开展动火作业规范化试点,建立全市电气焊作业人员数据库,登记并动态更新市域在册持证人员4512名,全覆盖排查焊机、焊条等动火介质,建立违规动火作业举报奖励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6776家次,整改隐患15559处,火灾起数同比下降39%。二是中端“实”管理。开发微信小程序,集成实时定位、综合数据分析、远程技术指导等多种功能,实现动火作业线上前置审批、全程监管,7月试运行以来,蓬溪县完成有效审批80余次。抽调全市44名专家和业务骨干支持蓬溪县组建动火监护人队伍,对特殊敏感场所作业实时监护,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人员伤亡和有影响的动火作业事故。三是末端“强”保障。市级出台《规范动火十条硬措施》,推动四川首单动火作业第三者责任保险落地,蓬溪县试点年投入4.9万为动火作业人员购买即时保险、单次最高赔付金额可达50万元;组织成立动火作业行业协会,帮助企业完善动火作业动态管控和闭环管理,增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组建专家服务队,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700余人次。(遂宁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绵竹市切实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一是突出“防”,织密防控网。会同市自然资源局、水利局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排查,派出专业技术队伍256人次,出动巡查队伍2499支,巡查点位7463处,发现隐患24处,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开展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成整改。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措施,出动应急监测责任人8601人次开展日常巡逻,对河谷露营、山区漂流等项目提前管控。针对山区、沿山区等重点区域,加强气象水情研判,发送暴雨、山洪等风险预警34期。二是聚焦“练”,对标补短板。对全市应急监测责任人开展防汛专项培训38场次,参训人员3300余人,不断增强辨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能力水平。修订完善《绵竹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梳理全市山洪灾害危险区388个、地灾隐患点62个。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统筹专业救援和社会救援,针对汛期特殊时段,开展翻舟自救、孤岛抵礁、急流救援等重点科目实战演练。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防汛应急演练354场次,有效提升抢险救援能力。三是立足“战”,打好主动仗。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战时岗位,构建“市抓调度、片抓统筹、点抓落实”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结合全市应急避险点位建设,完善物资储备点布局,针对灾害易发区域,前置储备各类物资,全市共设立市级物资储备点8个,其中前置点位6个。坚持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原则,先后启用安置点累计60次,紧急转移安置5764人次,投入使用救灾物资2000余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德阳市应急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