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抓细抓实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全市安全防范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强调要针对宁夏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暴露的问题,全力推进我市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抓好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管理。市安委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制定城镇燃气安全风险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实施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集中整治。二是高效组织实施。应急管理、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及各区(市、县)分别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突出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烧烤店等重点场所,围绕节日期间值班值守、燃气充装及使用、重点点位安全管控、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最大限度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派出1257个暗访督查组,出动检查人员3451人,暗访督查点位5683处,共发现问题隐患2234项,现场督促整改1877项,限期整改357项。三是广泛宣传教育。督促各地各部门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宣传“五进”工作,重点突出燃气安全,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宣讲应急处置知识。通过LED视听大屏、“两微一网”等刊载安全科普知识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普及各类安全知识。累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42658份,播放安全宣传片和警示教育片55263条次,参与安全答题58672人次,切实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德阳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乐山市突出“防治救”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一是防范风险规范管理。修正和调整乐山市应急委员会“1+21”指挥部职能职责,制发《乐山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认定程序及范围作出细化规定,对日常管理、应急状态下的运行保障及监督检查进行明确,推动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全市入库管理应急避难场所342处,占地面积213.98万平米,可容纳91.27万人灾时避险。二是隐患治理强化监督。全市落实328名县级领导包132个乡镇、1274名乡镇领导干部包1370个村(社区),逐级完善防汛包保责任机制。对全市20个江心岛利用航拍数据制作江心岛电子地图并录入全市应急指挥平台数据库。全市增设森林防灭火检查卡点743个、收缴各类火源13206个,严控“五类人员”14169人,查处违规野外用火案件2起,打击处理3人,实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三是救援救助处置有力。重新修订《乐山市防洪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对尚未达到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标准的预警信息发布后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细化。圆满承办四川省2023年大震巨灾综合实战演练,投入参演力量约8800人,直升机7架、大型固定翼无人机2架,立足大震巨灾,紧盯“三断”极端场景、多灾种叠加等难点、痛点,充分检验抗大灾、抢大险、救大难的综合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救助工作规程,全年发放冬春救助资金1490万元,惠及4.74万户9.72万人;发放干旱灾害生活救助资金3316万元,惠及6.67万户11.05万人。四是重点宣传全民参与。围绕“3•30”森林防灭火警示宣传日、“5•12”防灾减灾宣传日、第22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等,积极谋划安排,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制作应急知识公益宣传栏目《喜哥讲应急》,目前已播出20期。指导沐川县成功申报全省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试点县;指导沙湾区福禄社区、夹江县新新社区成功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提升基层风险防范能力。(乐山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成都市青羊区积极探索“安全责任全覆盖+隐患整治智能化”管理模式
一是构建科学体系。聚焦履职、管理、检查、整治、数据“五大难题”,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应急管理清单制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和场景构建。试点安装燃气、烟感等2000余个传感器,接入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火灾、燃气等AI应用场景,打造区级城市安全场景先行示范。围绕清单制、风险防控、隐患排查等“四大板块”,构建应急管理清单制综合应用平台,搭建部门、街道以及企业的“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责任体系。二是推进智慧管理。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应急管理清单制综合应用平台链入智慧青羊城运平台,基本实现“一网统管、一屏全观、一键回应”的智慧应急管理模式。今年以来,依托应急管理清单制综合应用平台检查风险场所(点位)45923处,发现隐患数25008条,已整治隐患24644条,限时整改率98.54%。三是加强技术指导。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兼顾新业态新领域,制定印发《青羊区安全生产检查指导手册》和《重点行业领域日常检查清单》,涵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文化旅游、工贸企业、医疗机构、城镇燃气、城市消防等8个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分类、隐患内容、隐患判定依据等方面进行规范和量化,为行业部门督导、检查、指导、培训等责任落实工作提供依据。(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