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厅简报2023年第27期

  • 发布时间: 2023-07-28
  • 来源: 厅办公室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全省各地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

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

(安全生产专刊四)

乐山市纵深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一是“党政推动”压实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情况报告,研究部署贯彻举措,市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聚焦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19个重点行业领域详细部署,明确企业主体、监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3大专项19小项整治任务。点对点向11个县(市、区)和23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印发《提醒督促函》,层层传导压力,严格强化落实。二是“部门联动”纵深走实。全市联合统筹、纵深推进,建立形成“条块结合,全面检查”工作机制,11位厅级领导带队开展综合检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开展燃气专项检查;市应急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联合组建5个矿山安全专项检查组;市安办实战化专班常态综合督查组围绕“迎大运保安全”开展明查暗访。全市累计抽查检查企业8477家次,帮扶指导企业2748家次。三是“企业主动”深挖隐患。各级行业部门靠前指挥服务,全面宣传“首排不罚”要求,全力培训普及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鼓励企业主动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企业自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289项,占全市排查重大事故隐患数量74.10%

广安市强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一是警示教育抓整治。由市安委会、市消安委、市森防指、市纪委监委等单位联合成立督导组,对前锋区基层基础不牢、安全监管缺位、隐患整改不力等突出问题“开小灶”专项督导,扭转工作被动局面。二是明确责任抓整治。压实党委政府属地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相关部门具体抓格局,上下一体、协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市县两级对本级监管领域的企业要实现100%全覆盖排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清单制明确企业专项整治重点内容。三是聚焦重点抓整治。突出重点领域,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燃气等重点行业,主动靠前、全面排查。突出重点企业,对近三年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包括涉险事故和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全面开展“回头看”,严防反弹回潮。突出重点场所,聚焦宾馆、饭店、商场等高风险场所,针对性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对非法盗采资源易发区、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区等地,开展“拉网式”排查检查。突出重点部位,对辖区内病险水库、淤地坝、山洪易发区等易发生地质灾害部位,开展提前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四是强化帮扶抓整治。加大购买第三方服务专家检查频次,确保查准查实。各地各部门积极担当作为,既“督办”,又“帮办协办”。五是强化追责抓整治。建立隐患清单台账,持续跟踪督导整改,严格执行月调度、周通报制度。把专项行动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党政同责考核,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传递整治不到位可能带来“摘帽子、挪位子、罚票子、戴铐子、关厂子”的严重后果。

达州市聚焦“责、查、改、罚”四个环节创新机制助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一是“包保+清单”压实责任。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包县(市、区)、县(市、区)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社(区)的包保责任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保;制定“四方责任”工作清单,对口落实19项具体责任,制定包保责任清单、重点检查清单、企业自查清单、问题隐患清单,对单压责,按患填单,推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二是“互查+曝光”深挖隐患。建立企业互查机制,抽派部分重点企业专家组成专项检查组,交叉互查重大事故隐患,建立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加大奖励举报,落实奖金5万余元。同时采取专家专业查、部门帮扶查、企业剖析查等形式深挖问题隐患;通过安委会播放专题片、“阳光问廉”全媒体曝光等形式,加大问题隐患曝光力度,形成强大震慑力,目前已曝光企业138家。三是“督导+回看”闭环整改。成都大运会期间,省级综合督导组入驻达州开展综合督导,市级层面采取双组长负责制,由18名领导带队对9个县(市、区)开展“驻扎式”检查,市县两级安办专班三分之二人员全部下沉开展安全检查,全市累计督导检查997次;对发现的重大隐患采取现场整改、帮扶整改、定时调度、挂牌督办等形式加力销号,按照整改时限开展“回头看”,形成闭环。四是“执法+问责”死守安全。以“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明查暗访、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执法力度,截至目前,行政处罚116次,罚款177.5万元,责令停产整顿5家,公布典型执法案例3个;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对排查整治不力的地方严肃问责,约谈通报有关地区及部门9次、“一案双罚”4次、移送司法机关2人。

【编辑: 侯金言】
工作动态
应急管理厅简报2023年第27期
发布时间:2023-07-28 厅办公室

全省各地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

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

(安全生产专刊四)

乐山市纵深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一是“党政推动”压实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情况报告,研究部署贯彻举措,市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聚焦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19个重点行业领域详细部署,明确企业主体、监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3大专项19小项整治任务。点对点向11个县(市、区)和23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印发《提醒督促函》,层层传导压力,严格强化落实。二是“部门联动”纵深走实。全市联合统筹、纵深推进,建立形成“条块结合,全面检查”工作机制,11位厅级领导带队开展综合检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开展燃气专项检查;市应急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联合组建5个矿山安全专项检查组;市安办实战化专班常态综合督查组围绕“迎大运保安全”开展明查暗访。全市累计抽查检查企业8477家次,帮扶指导企业2748家次。三是“企业主动”深挖隐患。各级行业部门靠前指挥服务,全面宣传“首排不罚”要求,全力培训普及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鼓励企业主动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企业自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289项,占全市排查重大事故隐患数量74.10%

广安市强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一是警示教育抓整治。由市安委会、市消安委、市森防指、市纪委监委等单位联合成立督导组,对前锋区基层基础不牢、安全监管缺位、隐患整改不力等突出问题“开小灶”专项督导,扭转工作被动局面。二是明确责任抓整治。压实党委政府属地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相关部门具体抓格局,上下一体、协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市县两级对本级监管领域的企业要实现100%全覆盖排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清单制明确企业专项整治重点内容。三是聚焦重点抓整治。突出重点领域,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燃气等重点行业,主动靠前、全面排查。突出重点企业,对近三年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包括涉险事故和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全面开展“回头看”,严防反弹回潮。突出重点场所,聚焦宾馆、饭店、商场等高风险场所,针对性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对非法盗采资源易发区、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区等地,开展“拉网式”排查检查。突出重点部位,对辖区内病险水库、淤地坝、山洪易发区等易发生地质灾害部位,开展提前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四是强化帮扶抓整治。加大购买第三方服务专家检查频次,确保查准查实。各地各部门积极担当作为,既“督办”,又“帮办协办”。五是强化追责抓整治。建立隐患清单台账,持续跟踪督导整改,严格执行月调度、周通报制度。把专项行动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党政同责考核,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传递整治不到位可能带来“摘帽子、挪位子、罚票子、戴铐子、关厂子”的严重后果。

达州市聚焦“责、查、改、罚”四个环节创新机制助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一是“包保+清单”压实责任。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包县(市、区)、县(市、区)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社(区)的包保责任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保;制定“四方责任”工作清单,对口落实19项具体责任,制定包保责任清单、重点检查清单、企业自查清单、问题隐患清单,对单压责,按患填单,推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二是“互查+曝光”深挖隐患。建立企业互查机制,抽派部分重点企业专家组成专项检查组,交叉互查重大事故隐患,建立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加大奖励举报,落实奖金5万余元。同时采取专家专业查、部门帮扶查、企业剖析查等形式深挖问题隐患;通过安委会播放专题片、“阳光问廉”全媒体曝光等形式,加大问题隐患曝光力度,形成强大震慑力,目前已曝光企业138家。三是“督导+回看”闭环整改。成都大运会期间,省级综合督导组入驻达州开展综合督导,市级层面采取双组长负责制,由18名领导带队对9个县(市、区)开展“驻扎式”检查,市县两级安办专班三分之二人员全部下沉开展安全检查,全市累计督导检查997次;对发现的重大隐患采取现场整改、帮扶整改、定时调度、挂牌督办等形式加力销号,按照整改时限开展“回头看”,形成闭环。四是“执法+问责”死守安全。以“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明查暗访、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执法力度,截至目前,行政处罚116次,罚款177.5万元,责令停产整顿5家,公布典型执法案例3个;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对排查整治不力的地方严肃问责,约谈通报有关地区及部门9次、“一案双罚”4次、移送司法机关2人。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