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厅简报2023年第12期

  • 发布时间: 2023-04-18
  • 来源: 厅办公室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省抗震办积极推进抗震救灾准备工作

一是完善抗震救灾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责任、任务、督查“三张清单”,全面实行“指挥部+清单制”管理。召开省抗震救灾成员单位联络员全体会议,强化指挥部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推动各工作组从震后临时组建向常态化设置转变,建强扁平化指挥工作体系。二是加强风险会商研判。针对省内地震灾害重点危险区,省抗震办加强与重点行业信息共享,强化行业联动会商研判。组织省地震局、自然资源厅等相关成员单位召开地震专项会商会议,对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沿线潜在地震风险进行会商讨论,沟通应对措施和工作打算。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印发基层防震减灾救灾应急准备、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救灾物资储备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4张建议清单,推动基层积极提升灾害应对处置水平。“以会代训”培育应急管理骨干队伍,召开2023年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部署会,复盘总结2022年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处置经验,交流研讨市(州)应对处置优秀做法,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供稿)


成都市全力做好成都大运会安全防范工作

一是扣紧“全周期”责任链条。紧盯“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护大运”的工作目标,建立“1+23+23”大运会安全生产服务保障体系,围绕“备战、临战、决战、总结”4个阶段性安全防范重点,梳理问题清单、任务节点清单、责任清单等“三张清单”,分级分类定制管控措施146条,引导市、县两级职能部门落实安全责任。二是统筹“赛事侧”应急准备。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及服务团队,协助大运会执委会构建“总体预案+现场方案+救援手册”的应急预案体系。会同市级部门编制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危险化学品等7个大运专项应急预案,对22个工作部门、14个赛区、37处点位、40个场馆梳理出的242个一、二级事件应急预案目录清单和2000余个三级事件风险点进行分级分类,将风险管控在一线。三是织密“城市侧”防控网络。依托市政府安委会“1+8”专委会架构,聚焦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城乡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文化旅游、特种设备、城镇燃气等8大领域,精准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全市共组织5566个检查组开展暗访检查,检查点位16355个,排查整治问题隐患7877项,下达整改通知书1907份,停产整顿50家,立案调查86家,打击违规行为17起。(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泸州市突出“三化”推动基层应急“早快畅”

一是自动化预警“早”。新增200余个雨量自动监测站点,增强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将险情较大的167处地灾点、20处中高风险区,268个重点山洪危险区自动检测信号集成到市综合应急信息平台,确保灾害信息变化第一时间传递基层。二是网格化处置“快”。全市划分防灾减灾微网格1900余个,统筹整合党员、村组干部、护林员、地灾监测员3万余人群防群控,确保隐患发现处置早、灾害自救互救快。建立25个乡镇中心消防站,在一般乡镇建设微型消防站101个,全年开展专业队伍和“一主两辅”队伍联训200余次,筑牢半小时救援圈。三是专业化通讯“畅”。为救援队配属超轻型卫星便携站确保画面即时回传指挥部,引进固定翼无人机提供2小时不间断天空视角。组建Mesh宽带网系统解决山区、隧道、地下密闭空间信号传输,采购车载基站和短波电台分别延长语音通信15公里、800公里,配置“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到所有镇街,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保障前后方指挥畅通。(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峨眉山市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

一是监管监察清单化。依托城市安全清单制管理系统,建立峨眉山市企业动静态风险监管监察“一张图”,汇聚清单履职、风险排查、隐患整改等多项功能,并综合研判隐患级别、整改进度等指标。纳入乡镇(街道)、市级部门等单位 40 余个,建立安全监管人员账号 156 个,收录重点监管企业 285 家。二是监测预警精准化。将全市非煤矿山位移监测、危化监测预警数据、特种设备数据、道路交通路桥沉降监测预警数据等信息接入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已接入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监测2家、非煤矿山边坡位移监测和视频监控2家、景区和乡镇(街道)视频监控800余路,空气质量监测、地灾隐患点、应急管理资源、政务信息等2000余条,为风险监控、资源调度、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应急指挥联动化。采用集约共享的方式,推动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和部门管理平台联动建设,共享乐山、峨眉两级视频监控、应急物资、医疗救助等应急资源,推动实现与上级平台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配合功能齐备的辅助决策后台,具备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的位置、伤亡处置情况、现场监测监控等基本信息,在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及各类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已有效发挥率指挥调度作用。(乐山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编辑: 马量】
工作动态
应急管理厅简报2023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23-04-18 厅办公室

省抗震办积极推进抗震救灾准备工作

一是完善抗震救灾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责任、任务、督查“三张清单”,全面实行“指挥部+清单制”管理。召开省抗震救灾成员单位联络员全体会议,强化指挥部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推动各工作组从震后临时组建向常态化设置转变,建强扁平化指挥工作体系。二是加强风险会商研判。针对省内地震灾害重点危险区,省抗震办加强与重点行业信息共享,强化行业联动会商研判。组织省地震局、自然资源厅等相关成员单位召开地震专项会商会议,对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沿线潜在地震风险进行会商讨论,沟通应对措施和工作打算。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印发基层防震减灾救灾应急准备、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救灾物资储备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4张建议清单,推动基层积极提升灾害应对处置水平。“以会代训”培育应急管理骨干队伍,召开2023年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部署会,复盘总结2022年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处置经验,交流研讨市(州)应对处置优秀做法,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供稿)


成都市全力做好成都大运会安全防范工作

一是扣紧“全周期”责任链条。紧盯“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护大运”的工作目标,建立“1+23+23”大运会安全生产服务保障体系,围绕“备战、临战、决战、总结”4个阶段性安全防范重点,梳理问题清单、任务节点清单、责任清单等“三张清单”,分级分类定制管控措施146条,引导市、县两级职能部门落实安全责任。二是统筹“赛事侧”应急准备。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及服务团队,协助大运会执委会构建“总体预案+现场方案+救援手册”的应急预案体系。会同市级部门编制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危险化学品等7个大运专项应急预案,对22个工作部门、14个赛区、37处点位、40个场馆梳理出的242个一、二级事件应急预案目录清单和2000余个三级事件风险点进行分级分类,将风险管控在一线。三是织密“城市侧”防控网络。依托市政府安委会“1+8”专委会架构,聚焦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城乡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文化旅游、特种设备、城镇燃气等8大领域,精准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全市共组织5566个检查组开展暗访检查,检查点位16355个,排查整治问题隐患7877项,下达整改通知书1907份,停产整顿50家,立案调查86家,打击违规行为17起。(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泸州市突出“三化”推动基层应急“早快畅”

一是自动化预警“早”。新增200余个雨量自动监测站点,增强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将险情较大的167处地灾点、20处中高风险区,268个重点山洪危险区自动检测信号集成到市综合应急信息平台,确保灾害信息变化第一时间传递基层。二是网格化处置“快”。全市划分防灾减灾微网格1900余个,统筹整合党员、村组干部、护林员、地灾监测员3万余人群防群控,确保隐患发现处置早、灾害自救互救快。建立25个乡镇中心消防站,在一般乡镇建设微型消防站101个,全年开展专业队伍和“一主两辅”队伍联训200余次,筑牢半小时救援圈。三是专业化通讯“畅”。为救援队配属超轻型卫星便携站确保画面即时回传指挥部,引进固定翼无人机提供2小时不间断天空视角。组建Mesh宽带网系统解决山区、隧道、地下密闭空间信号传输,采购车载基站和短波电台分别延长语音通信15公里、800公里,配置“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到所有镇街,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保障前后方指挥畅通。(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峨眉山市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

一是监管监察清单化。依托城市安全清单制管理系统,建立峨眉山市企业动静态风险监管监察“一张图”,汇聚清单履职、风险排查、隐患整改等多项功能,并综合研判隐患级别、整改进度等指标。纳入乡镇(街道)、市级部门等单位 40 余个,建立安全监管人员账号 156 个,收录重点监管企业 285 家。二是监测预警精准化。将全市非煤矿山位移监测、危化监测预警数据、特种设备数据、道路交通路桥沉降监测预警数据等信息接入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已接入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监测2家、非煤矿山边坡位移监测和视频监控2家、景区和乡镇(街道)视频监控800余路,空气质量监测、地灾隐患点、应急管理资源、政务信息等2000余条,为风险监控、资源调度、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应急指挥联动化。采用集约共享的方式,推动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和部门管理平台联动建设,共享乐山、峨眉两级视频监控、应急物资、医疗救助等应急资源,推动实现与上级平台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配合功能齐备的辅助决策后台,具备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的位置、伤亡处置情况、现场监测监控等基本信息,在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及各类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已有效发挥率指挥调度作用。(乐山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