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厅简报2021年第16期

  • 发布时间: 2021-06-22
  • 来源: 厅办公室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应急管理厅开展2021年重大洪涝灾害应急救援演练。5月27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的2021年重大洪涝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应急管理厅相关厅领导、处(室、中心)和直属事业单位,德阳市应急管理局,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人民政府及相关救援队伍参加演练。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分管水旱灾害救援工作的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本单位通过会议系统进行视频观摩。

演练模拟德阳市境内发生强降雨,绵远河、石亭江、凯江形成超标准洪水,发生中江县某河心岛300余人被围困、绵竹市某水电站10余名工作人员失联、中江县凯江某段堤防垮塌、广汉市部分城区内涝、鸭子河广汉段发现不明大型漂浮罐体等险情灾情。险情灾情已达到启动应急管理厅二级应急响应条件,需派出厅级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援救灾。

本次演练共投入参演力量19支510人,各类装备100余套,按照“一切贴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用“桌面演练+实战演练”方式进行。演练瞄准突发事件抢险救援中的痛点难点和近年来我省洪涝灾害救援实战中暴露出的短板不足,针对性设置应急通信、浮罐打捞、内涝处置、堤防抢险、孤岛救援5个实战科目,通过预防调度、会商研判、决策指挥、队伍拉动、现场实操等环节,进一步磨合应急系统洪涝灾害应急指挥协调机制,拉动锻炼抢险救援队伍抗洪抢险专业能力,提升我省重特大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水旱灾害救援处供稿)

广安市全面部署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一是狠抓防汛责任落实。开展灾害隐患点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城市、滑坡地带、水库、河流等进行检查,明确境内338座水库安全责任,落实县(市、区)、乡、村、社、点“五级”防汛责任人,846处山洪危险区均设置“紧急转移路线”警示标牌。严格执行汛期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按规定报告雨情、水情和灾情,严禁漏报、迟报、瞒报和虚报;对违反纪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问责。二是强化汛情研判处置。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制度,应急、气象、水务等部门汛期每月开展常态化和重要时段应急会商研判;充分运用防汛指挥平台、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等监测预警设备,对重要监测点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监测,并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向基层发布汛情。目前,已完成21个水文(位)站预报方案参数重新率定、571个监测站点汛前维修保养。强化对风险源的辨识管控,根据汛期渠江、嘉陵江流域的防洪靠泊特点,启动“船舶自救互救”模式,通过短信平台、微信群等公布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船舶及船员联系方式并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船舶第一时间自救互救。三是备足救援人员和物资。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及防汛演练,组建综合救援、地震地质、洪涝灾害、通信保障、交通抢险等7个组别共137支5177人的应急救援队伍;与军分区共同推进民兵与地方应急专业力量统筹建设,组建80人防汛抗洪民兵应急分队;与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省核工业地质局283大队等签订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保障和抢险救援合作协议,提升救援实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投入资金950万元采购防汛救灾物资,目前全市已储备帐篷、防寒服等各类救灾物资7万余件(套),配备消防救援车、冲锋舟等大型救援装备250余台(套)。(广安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新都区“三举措”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是筑牢“防火墙”,持续抓监测预警。结合各类风险隐患,分门别类绘制防灾减灾救灾电子地图,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风险隐患点”五级群测群防体系,完善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畅通灾害预报预警渠道。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灾情管理员、灾害信息员作用,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常态化开展自然灾害专题培训,力争做到监测到位、预警及时、高效应对。目前已登记在册灾害信息员364名。二是配齐“救生衣”,持续抓应急准备。坚持集中储备与协议储备相结合,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制定一整套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动态做好物资更新和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同步组建15支区级应急救援队伍、12支镇(街道)和产业功能区应急救援队伍以及182支村(社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共有队员4300余名,着力构建多方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三是亮出“特色牌”,持续抓示范试点。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Ⅱ类应急避难场所13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60个,综合应急能力示范社区60个。同时依托安全体验即刻反应中心、仿真防灾减灾教育体验中心和生命安全科技体验馆,加快形成群众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编辑: 吴若霞】
工作简报
应急管理厅简报2021年第16期
发布时间:2021-06-22 厅办公室

应急管理厅开展2021年重大洪涝灾害应急救援演练。5月27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的2021年重大洪涝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应急管理厅相关厅领导、处(室、中心)和直属事业单位,德阳市应急管理局,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人民政府及相关救援队伍参加演练。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分管水旱灾害救援工作的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本单位通过会议系统进行视频观摩。

演练模拟德阳市境内发生强降雨,绵远河、石亭江、凯江形成超标准洪水,发生中江县某河心岛300余人被围困、绵竹市某水电站10余名工作人员失联、中江县凯江某段堤防垮塌、广汉市部分城区内涝、鸭子河广汉段发现不明大型漂浮罐体等险情灾情。险情灾情已达到启动应急管理厅二级应急响应条件,需派出厅级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援救灾。

本次演练共投入参演力量19支510人,各类装备100余套,按照“一切贴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用“桌面演练+实战演练”方式进行。演练瞄准突发事件抢险救援中的痛点难点和近年来我省洪涝灾害救援实战中暴露出的短板不足,针对性设置应急通信、浮罐打捞、内涝处置、堤防抢险、孤岛救援5个实战科目,通过预防调度、会商研判、决策指挥、队伍拉动、现场实操等环节,进一步磨合应急系统洪涝灾害应急指挥协调机制,拉动锻炼抢险救援队伍抗洪抢险专业能力,提升我省重特大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水旱灾害救援处供稿)

广安市全面部署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一是狠抓防汛责任落实。开展灾害隐患点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城市、滑坡地带、水库、河流等进行检查,明确境内338座水库安全责任,落实县(市、区)、乡、村、社、点“五级”防汛责任人,846处山洪危险区均设置“紧急转移路线”警示标牌。严格执行汛期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按规定报告雨情、水情和灾情,严禁漏报、迟报、瞒报和虚报;对违反纪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问责。二是强化汛情研判处置。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制度,应急、气象、水务等部门汛期每月开展常态化和重要时段应急会商研判;充分运用防汛指挥平台、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等监测预警设备,对重要监测点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监测,并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向基层发布汛情。目前,已完成21个水文(位)站预报方案参数重新率定、571个监测站点汛前维修保养。强化对风险源的辨识管控,根据汛期渠江、嘉陵江流域的防洪靠泊特点,启动“船舶自救互救”模式,通过短信平台、微信群等公布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船舶及船员联系方式并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船舶第一时间自救互救。三是备足救援人员和物资。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及防汛演练,组建综合救援、地震地质、洪涝灾害、通信保障、交通抢险等7个组别共137支5177人的应急救援队伍;与军分区共同推进民兵与地方应急专业力量统筹建设,组建80人防汛抗洪民兵应急分队;与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省核工业地质局283大队等签订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保障和抢险救援合作协议,提升救援实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投入资金950万元采购防汛救灾物资,目前全市已储备帐篷、防寒服等各类救灾物资7万余件(套),配备消防救援车、冲锋舟等大型救援装备250余台(套)。(广安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新都区“三举措”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是筑牢“防火墙”,持续抓监测预警。结合各类风险隐患,分门别类绘制防灾减灾救灾电子地图,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风险隐患点”五级群测群防体系,完善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畅通灾害预报预警渠道。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灾情管理员、灾害信息员作用,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常态化开展自然灾害专题培训,力争做到监测到位、预警及时、高效应对。目前已登记在册灾害信息员364名。二是配齐“救生衣”,持续抓应急准备。坚持集中储备与协议储备相结合,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制定一整套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动态做好物资更新和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同步组建15支区级应急救援队伍、12支镇(街道)和产业功能区应急救援队伍以及182支村(社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共有队员4300余名,着力构建多方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三是亮出“特色牌”,持续抓示范试点。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Ⅱ类应急避难场所13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60个,综合应急能力示范社区60个。同时依托安全体验即刻反应中心、仿真防灾减灾教育体验中心和生命安全科技体验馆,加快形成群众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