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 发布时间: 2024-05-15
  • 来源: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基层是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前哨,也是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根基。全面调动基层力量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对应急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第一线,也是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最前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在基层治理中非常重要,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与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相距甚远。开会、下任务、搞督查“三板斧”,是各级部门推行工作的主要路径,所有工作任务最终落到基层,但“头重脚轻”的现状让基层寸步难行。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些地方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缺乏“摸着石头过河”的担当,只做立竿见影、表面风光的“显绩”,不愿做为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各级总是“见子打子”,哪里出了问题就举全力攻坚,事后复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认真研究关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根本的机制体制建设。这使得“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差之千里,让基层陷入“无米之炊”“无力可借”的境地。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行动,都是治标不治本,反而贻误了基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最佳时机。要切实抓住“根子”解难题,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基层是各类风险的聚集地,也是事故灾害的直接承受者,但由于隐患发现处置没有形成闭环,常常使风险变隐患、隐患变事故,造成难以估计的伤亡和损失。不少基层辖区面积大、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风险突出,而自身力量又非常有限,“小马拉大车”的情况非常普遍,很难将应急管理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比如汶川、金阳、布拖、得荣等县地域广阔,地质灾害风险突出,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却只有二三十名工作人员,仅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已相当不易,更别说防汛、防震、防地灾等大量防灾减灾工作。其实,基层人力资源优势非常显著,有山洪地灾监测员、护林员、巡河员、交通安全劝导员、食品安全监管员、保洁员、警务辅助员等。这些“员”有的由村民担任,有的由村“两委”人员兼任,有的每个月仅有三、四百元的补贴,有的属于“有责无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特别是村民,在做好安全工作之外,往往需要到处打零工赚钱满足生活所需。要让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吃饱草。可以把分散在基层的“多员”整合成“一员”,专职负责安全相关工作,并将相关补贴统一发放给整合后的“一员”。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工作荣誉感、归属感更强,这些应急管理“触角”就能真正延伸到“最后一米”,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人是一切事物中最可宝贵的。一谈到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就有人认为是给基层提供科技支撑,配备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近年,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信息不畅通、装备用不了的情况并未得到真正有效改善。基层应急人像个陀螺忙不停,尽管全身心投入却未能见到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急安全素质欠缺。应急管理工作很重要、不好干是普遍共识,大家默认应急人必须“焊死”在岗位上,只能进不能出,颇有一种“一日是应急人,终身都要干应急”的无奈,应急管理系统成为一个相对封闭不利于发展的“圈子”。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人,提升基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首要任务,而这并不会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自然提升。要强化对基层人员教育培训,把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纳入各级各部门培训的必修内容,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要让应急管理部门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让各级各部门人员到应急管理部门的急难险重岗位上淬炼过硬本领,成长为“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的专业人才,为应急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要让应急人成为不腐的流水,到不同行业的岗位上交流锻炼,开拓眼界,提升自我,同时把应急管理理念、好的经验做法引入其他行业领域,真正推动全社会关心关注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把应急管理事业做得更好。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灾害的第一道防线。有些地方认为安全宣传效果难以得到及时检验,短期内又很难见到成效,便认为是无用之功;明明意识到群众抱有侥幸心理,且对于枯燥的灌输式宣传早已失去兴趣,却不想着在宣传方法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反而轻描淡写、敷衍潦草地糊弄而过。安全宣传如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的2200名师生在2分钟内全体撤离校舍,无一人伤亡;2023年6月26日,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发旺村雨洒坪发生泥石流灾害,106位村民提前疏散转移成功避险……这些“奇迹”的背后,是常年坚持不懈开展安全宣传、应急演练的执著。安全宣传是一件润物无声、功在久远的事情,不能以功小而不为。要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托各类科普宣教基地,利用群众身边典型案例,多维度开展主题展览、咨询服务、应急演练、互动体验等系列活动,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把安全理念根植于内心,让“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成为现实,才能尽最大可能降低事故灾害的伤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防范安全风险、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见兔顾犬、亡羊补牢,非防患未然之举,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应急管理之义。许多风险的萌芽在基层,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和地点也在基层,只有紧紧依靠基层,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蜀安之声)

【编辑: 陆杨】
蜀安之声
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发布时间:2024-05-15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基层是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前哨,也是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根基。全面调动基层力量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对应急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第一线,也是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最前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在基层治理中非常重要,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与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相距甚远。开会、下任务、搞督查“三板斧”,是各级部门推行工作的主要路径,所有工作任务最终落到基层,但“头重脚轻”的现状让基层寸步难行。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些地方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缺乏“摸着石头过河”的担当,只做立竿见影、表面风光的“显绩”,不愿做为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各级总是“见子打子”,哪里出了问题就举全力攻坚,事后复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认真研究关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根本的机制体制建设。这使得“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差之千里,让基层陷入“无米之炊”“无力可借”的境地。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行动,都是治标不治本,反而贻误了基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最佳时机。要切实抓住“根子”解难题,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基层是各类风险的聚集地,也是事故灾害的直接承受者,但由于隐患发现处置没有形成闭环,常常使风险变隐患、隐患变事故,造成难以估计的伤亡和损失。不少基层辖区面积大、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风险突出,而自身力量又非常有限,“小马拉大车”的情况非常普遍,很难将应急管理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比如汶川、金阳、布拖、得荣等县地域广阔,地质灾害风险突出,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却只有二三十名工作人员,仅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已相当不易,更别说防汛、防震、防地灾等大量防灾减灾工作。其实,基层人力资源优势非常显著,有山洪地灾监测员、护林员、巡河员、交通安全劝导员、食品安全监管员、保洁员、警务辅助员等。这些“员”有的由村民担任,有的由村“两委”人员兼任,有的每个月仅有三、四百元的补贴,有的属于“有责无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特别是村民,在做好安全工作之外,往往需要到处打零工赚钱满足生活所需。要让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吃饱草。可以把分散在基层的“多员”整合成“一员”,专职负责安全相关工作,并将相关补贴统一发放给整合后的“一员”。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工作荣誉感、归属感更强,这些应急管理“触角”就能真正延伸到“最后一米”,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人是一切事物中最可宝贵的。一谈到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就有人认为是给基层提供科技支撑,配备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近年,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信息不畅通、装备用不了的情况并未得到真正有效改善。基层应急人像个陀螺忙不停,尽管全身心投入却未能见到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急安全素质欠缺。应急管理工作很重要、不好干是普遍共识,大家默认应急人必须“焊死”在岗位上,只能进不能出,颇有一种“一日是应急人,终身都要干应急”的无奈,应急管理系统成为一个相对封闭不利于发展的“圈子”。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人,提升基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首要任务,而这并不会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自然提升。要强化对基层人员教育培训,把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纳入各级各部门培训的必修内容,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要让应急管理部门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让各级各部门人员到应急管理部门的急难险重岗位上淬炼过硬本领,成长为“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的专业人才,为应急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要让应急人成为不腐的流水,到不同行业的岗位上交流锻炼,开拓眼界,提升自我,同时把应急管理理念、好的经验做法引入其他行业领域,真正推动全社会关心关注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把应急管理事业做得更好。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灾害的第一道防线。有些地方认为安全宣传效果难以得到及时检验,短期内又很难见到成效,便认为是无用之功;明明意识到群众抱有侥幸心理,且对于枯燥的灌输式宣传早已失去兴趣,却不想着在宣传方法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反而轻描淡写、敷衍潦草地糊弄而过。安全宣传如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的2200名师生在2分钟内全体撤离校舍,无一人伤亡;2023年6月26日,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发旺村雨洒坪发生泥石流灾害,106位村民提前疏散转移成功避险……这些“奇迹”的背后,是常年坚持不懈开展安全宣传、应急演练的执著。安全宣传是一件润物无声、功在久远的事情,不能以功小而不为。要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托各类科普宣教基地,利用群众身边典型案例,多维度开展主题展览、咨询服务、应急演练、互动体验等系列活动,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把安全理念根植于内心,让“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成为现实,才能尽最大可能降低事故灾害的伤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防范安全风险、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见兔顾犬、亡羊补牢,非防患未然之举,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应急管理之义。许多风险的萌芽在基层,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和地点也在基层,只有紧紧依靠基层,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蜀安之声)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