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高原、山地多,地势起伏多变,境内共有山洪危险区3196个,地灾隐患点2680个,是全省乃至全国山洪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受威胁群众达40万人,木里县、布拖县山洪泥石流等各类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应急管理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凉山州以专班模式实现防汛防地灾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建立了一套全环节、全链条的制度机制,在应对6月18日强降雨中,凉山州共实现2起山洪灾害成功避险,避免9户29人因灾伤亡。
一、木里县倮波乡“6·18”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
6月18日14时50分,木里县气象台发布短临预报,预计未来2小时倮波乡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达到5-20㎜,州、县专班立即开展调度抽查,“点对点”发送预警信息659条,要求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果断组织群众撤离。15时10分左右,磨子沟村监测员巡查时发现沟道水位陡升、水体浑浊且夹带杂物,敏锐判断存在山洪灾害风险,按程序上报倮波乡人民政府及县防汛专班、县级联系领导。县防汛专班与倮波乡人民政府、部门包村督导员迅速通过电话对接会商研判后,责令相关责任人立即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15时30分左右,磨子沟村阳山组危险区39户89人已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安排村组干部值班守护,严防人员擅自返回。州防汛防地灾专班随后对木里县开展短临视频调度,了解降雨实况及避险转移情况,督促做好人员管控等工作。15时50分,木里县倮波乡磨子沟村阳山组暴发山洪泥石流,洪水裹挟着泥浆、杂物冲入房屋,由于州、县预警预报及时,村组监测员敏锐发现灾害征兆并及时报告处置,乡镇政府处置果断,第一时间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39户89人,成功避免了5户17人房屋受损的农户因灾伤亡。
据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39户89人受灾,损坏房屋5间,损毁畜圈4间、土地120亩,7座便民桥、5000米饮水管道、4座防火水池、5000米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均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722万元。
二、布拖县特木里镇“6·19”山洪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6月19日05时10分,布拖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州、县专班立即开展调度抽查,“点对点”发送预警信息837条。10时30分,洛日村监测员巡查时发现沟道水位陡升、水体浑浊且夹带杂物,敏锐判断存在山洪灾害风险,立即按程序上报特木里镇政府及县防汛办。县防汛办与特木里镇政府迅即会商研判,责令相关责任人立即组织危险区群众落实转移避险。洛日村、特木里村相关责任人收到转移指令后,立即通过手摇报警器、铜锣等方式通知危险区内村民,监测员、包村干部同步逐户逐人开展“喊醒叫应”。11时10分,洛日村2组危险区20户112人、3组120户370人,特木里村5组危险区20户83人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安排村组干部值班守护,严防人员擅自返回。11时30分,布拖县特木里镇洛日村沟道暴发山洪,洛日村33户,特木里村14户居民房屋进水,不同程度受损,其中4户房屋处于低洼地带,受洪水影响进水严重,进水高度达60厘米以上,且水位仍持续上涨,房屋内家居设施被洪水冲走或浸泡漂浮。由于州、县预警预报及时,村组监测员敏锐发现灾害征兆并及时报告处置,乡镇政府处置果断,第一时间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160户565人,成功避免了4户14人房屋受损且进水严重的农户因灾伤亡。
据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47户186人受灾,农作物受损85亩,4间房屋进水严重且由于洪水影响出现裂缝,3座便民桥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这是2起典型的监测员发现变形迹象、镇县动态跟踪预判、基层处置果断的山洪灾害成功避险避灾案例。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省、州、县高度重视,层层抓责任落实,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坐镇指挥,“三长两员”及时下沉,乡镇、村组驻守一线,多线发力、协作配合,确保“三个撤离”“三个避让”执行到位。二是搭建“州、县、乡、村、组、点”六级预警传递机制,逐级发布预警信息至受威胁群众,点对点喊醒叫应,确保预警传递直至末端;乡镇、村组动态巡查,根据发灾迹象果断转移,充分发挥了基层、前端第一时间响应的重要作用。三是州、县气象部门加密监测频率,及时发布短临预警信息,专班动态开展调度,实时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跟踪落实情况,确保转移避险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