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强“联动响应”处置机制。建立贯通基层灾害事故联动处置指挥体系,先后出台灾害事故联动应对处置、“4+3”分级分类应对处置机制,设置6类一般灾害事故市级提级响应标准,建立首席信息官、首席医疗救治专家制度,规范市县镇村四级灾害事故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响应处置3个阶段的职责权限,授权赋能提升基层应急指挥能力。
二是建强“救援救灾”实战能力。争取1.9亿元国债资金为282支应急队伍配强抗洪抢险等装备1.4万余台(套),加速推进城市建成区“五分钟消防救援圈”建设,建成街道社区消防救援站166个,火情初战响应提速38.4%,累计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400余个。构建“实物+协议+产能”的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向都江堰市、大邑县等易灾多灾地区前置市级救灾物资5.8万件。
三是建强“全民参与”防范体系。常态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三大行动,排查整改隐患54.7万项,重点曝光成品油“打非治违”、自建房隐患、科学治堵等典型问题1401项。推动4.5万名安全应急人员“进网入格”,创新“轨道+安全”宣教模式,推动成都地铁“安全号”主题列车上线,将安全科普融入每日客流量600万+通勤场景,打通直达群众的安全宣传“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