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 发布时间: 2025-07-18
  • 来源: 遂宁市应急管理局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一、党建领航,织密应急管理“网格矩阵”。一是优化网格设置。坚持 “小切口” 破题、“大纵深” 推进,市委统筹开展党建引领规划小治理单元改革,充分考虑人口规模、治理半径、党员人数等因素,对原有党建网格、应急网格、综治网格等多种网格并存的现状进行优化调整、清理撤并,按照“步行一刻钟、应急五分钟”覆盖半径划分 18176 个基础网格。同步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由社区(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或网格长,实现党组织对应急网格的全面覆盖。202410月以来,船山区、安居区“两镇两街道”同步承接试点工作,城市小区单建网格比例从31.2%提升至55.8%,管理小区数从3.16个降至1.96个,农村网格管理面积由平均0.61平方千米降至0.28平方千米,服务人口数量由平均4486人降至2044人。二是统筹各方力量。着眼改变多类网格职能交叉、各自为政乱象,全面推行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现场指挥官制度,按照网格划分培育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现场指挥官、明白人21448名。将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护林员纳入网格统一管理,实现“多网合一”“多员合一”。三是落实包保责任。构建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网格三级包保体系,推行党员“包网联户”制度,明确网格员在信息搜集、政策宣传、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职责,将应急责任细化到社区、企业、自然村等微网格。建立在职党员“双重管理”“下沉鉴定”机制,在考察提拔、评先选优、职级晋升时,征求网格党组织意见,确保党员沉得下去、作用发挥出来。

二、机制增效,激活网格应急“活力动能”。一是建立平战结合机制。制定《网格平急转化操作手册》,建立“平急转换、就地转化、分类嵌入”平战结合机制。日常状态下,组织网格力量通过“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随手拍”等行动,强化消防、用电、燃气等安全知识普及和检查,在最小应急单元把风险隐患找出来、管起来;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格变身“前线指挥部”,网格力量就地转化为前线抢险救援力量,配合现场指挥官开展转移避险、信息上报、初期处置等工作。二是健全闭环处置机制。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服务机制,完善“群众点单、业委会(自管会)提单、支部派单、业主评单”和“党员领办、业委会(自管会)和物业公司承办、志愿者队伍协办、支部督办”的“四单四办”问题处置流程,推动城市安全隐患风险及时发现、限时整改、闭环处置。三是健全联防联治制度。发动辖区党员、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组建“应急先锋队”,分类建立救援抢险、秩序维护、转移安置等7类党员应急储备人才队伍库,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防汛救灾等培训,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格局。整合重点商圈资源,打造“党建红 + 退军绿 + 应急蓝”三色应急队伍,推动业态相近、位置相邻的小微企业与城市社区实现联防联治。

三、探索赋能,释放网格治理“叠加效应”。一是“应急救援+网格化”增强处置效能。在网格内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配备警报器、灭火器、急救包、防汛沙袋等基础设备,组织开展以应急避险转移为核心的基层网格人员实战演练285次,通过模拟真实灾害场景,锤炼网格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基层应急救援974起,营救疏散被困人员427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58亿元。二是“数字信息+网格化”助力智慧应急。开展全市数据大会战,系统梳理归纳企业信息、水库工程、景区资源等169项业务数据,涵盖公安、住建、交运、文旅、消防等21个部门,共接入视频资源2.91万路、重点点位5744个,利用智能预警、隐患识别等功能,实现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全域覆盖。建成任家渡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中心、“智慧消防”、燃气智慧监管等信息化平台,构建全域覆盖的安全感知网络,推动应急管理从“人力防控”向“科技防控”转变。三是“五预机制+网格化”降低隐患存量。推动风险预判、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应急预备、实战预练等安全生产“五预”工作机制向网格延伸,开展阻止电动车“进楼入户”专项治理,组织网格力量以巷道、楼栋为单元,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宣讲、“人车同屋”隐患排查等,今年累计整治隐患140余处;增加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端口2229个,满足群众安全充电需求;推广应用AI识别与电车阻止系统,全市新建阻车系统53个,从技术层面杜绝电动车进楼入户现象,今年以来,全市仅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3期(去年同期23期),同比下降86.96%16月,电动车室内火灾实现“零发生”,前端化解决群众身边安全风险。

【编辑: 胡文涛】
市州动态
遂宁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5-07-18 遂宁市应急管理局

一、党建领航,织密应急管理“网格矩阵”。一是优化网格设置。坚持 “小切口” 破题、“大纵深” 推进,市委统筹开展党建引领规划小治理单元改革,充分考虑人口规模、治理半径、党员人数等因素,对原有党建网格、应急网格、综治网格等多种网格并存的现状进行优化调整、清理撤并,按照“步行一刻钟、应急五分钟”覆盖半径划分 18176 个基础网格。同步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由社区(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或网格长,实现党组织对应急网格的全面覆盖。202410月以来,船山区、安居区“两镇两街道”同步承接试点工作,城市小区单建网格比例从31.2%提升至55.8%,管理小区数从3.16个降至1.96个,农村网格管理面积由平均0.61平方千米降至0.28平方千米,服务人口数量由平均4486人降至2044人。二是统筹各方力量。着眼改变多类网格职能交叉、各自为政乱象,全面推行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现场指挥官制度,按照网格划分培育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现场指挥官、明白人21448名。将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护林员纳入网格统一管理,实现“多网合一”“多员合一”。三是落实包保责任。构建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网格三级包保体系,推行党员“包网联户”制度,明确网格员在信息搜集、政策宣传、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职责,将应急责任细化到社区、企业、自然村等微网格。建立在职党员“双重管理”“下沉鉴定”机制,在考察提拔、评先选优、职级晋升时,征求网格党组织意见,确保党员沉得下去、作用发挥出来。

二、机制增效,激活网格应急“活力动能”。一是建立平战结合机制。制定《网格平急转化操作手册》,建立“平急转换、就地转化、分类嵌入”平战结合机制。日常状态下,组织网格力量通过“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随手拍”等行动,强化消防、用电、燃气等安全知识普及和检查,在最小应急单元把风险隐患找出来、管起来;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格变身“前线指挥部”,网格力量就地转化为前线抢险救援力量,配合现场指挥官开展转移避险、信息上报、初期处置等工作。二是健全闭环处置机制。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服务机制,完善“群众点单、业委会(自管会)提单、支部派单、业主评单”和“党员领办、业委会(自管会)和物业公司承办、志愿者队伍协办、支部督办”的“四单四办”问题处置流程,推动城市安全隐患风险及时发现、限时整改、闭环处置。三是健全联防联治制度。发动辖区党员、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组建“应急先锋队”,分类建立救援抢险、秩序维护、转移安置等7类党员应急储备人才队伍库,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防汛救灾等培训,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格局。整合重点商圈资源,打造“党建红 + 退军绿 + 应急蓝”三色应急队伍,推动业态相近、位置相邻的小微企业与城市社区实现联防联治。

三、探索赋能,释放网格治理“叠加效应”。一是“应急救援+网格化”增强处置效能。在网格内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配备警报器、灭火器、急救包、防汛沙袋等基础设备,组织开展以应急避险转移为核心的基层网格人员实战演练285次,通过模拟真实灾害场景,锤炼网格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基层应急救援974起,营救疏散被困人员427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58亿元。二是“数字信息+网格化”助力智慧应急。开展全市数据大会战,系统梳理归纳企业信息、水库工程、景区资源等169项业务数据,涵盖公安、住建、交运、文旅、消防等21个部门,共接入视频资源2.91万路、重点点位5744个,利用智能预警、隐患识别等功能,实现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全域覆盖。建成任家渡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中心、“智慧消防”、燃气智慧监管等信息化平台,构建全域覆盖的安全感知网络,推动应急管理从“人力防控”向“科技防控”转变。三是“五预机制+网格化”降低隐患存量。推动风险预判、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应急预备、实战预练等安全生产“五预”工作机制向网格延伸,开展阻止电动车“进楼入户”专项治理,组织网格力量以巷道、楼栋为单元,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宣讲、“人车同屋”隐患排查等,今年累计整治隐患140余处;增加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端口2229个,满足群众安全充电需求;推广应用AI识别与电车阻止系统,全市新建阻车系统53个,从技术层面杜绝电动车进楼入户现象,今年以来,全市仅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3期(去年同期23期),同比下降86.96%16月,电动车室内火灾实现“零发生”,前端化解决群众身边安全风险。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