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应急通信保障。建成370M通讯基站114个、配发手持终端1358台(正联调联试),配备北斗手持终端429部、卫星电话667部、短波电台47个、卫星便携站8台,梳理受灾易“三断”乡镇26个、村57个,推动形成“地、空、天”一体化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系。在四川航空应急救援绵阳基地(北川通航机场)前置中型高原型无人机,搭载专业设备后可实现覆盖周边150公里、持续5小时的查灾核灾、通信保障等能力。
二是强化救援装备保障。为市县乡三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装备1.33万件套,其中侦察无人机、照明无人机、灭火无人机等50架。补强消防队伍救援装备,列装系留无人机、地震救援、远程供水等“高精尖”装备2.9万余件套,新建成投用城乡消防站27个。与3家航空公司签订抢险救援协议,常态落实6架直升机值班备勤。动态掌握全市4200余台重型工程机械分布情况。
三是强化抢险物资保障。规范建好市县乡村组点六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站、点)1861个,储备应急物资92万余件(套),与际华3536、沃尔玛等建立应急物资保障机制,与周边5个市州签订应急物资联动协议。规范建设管理应急避难场所625处,推动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提升容灾备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