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特色宣传筑牢前端防线,凉山避险宣传“活”出圈

  • 发布时间: 2025-10-15
  • 来源: 凉山州应急管理局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暴雨来了莫慌张,红色标识指方向!”连日来,一场防汛避险集中宣传专项行动在凉山全域铺开。从彝家新寨到高山坝子,从火塘边到田间地头,一支支带着“乡土味道”和“民族温度”的双语特色宣讲队奔走基层一线,用家常话、实在招、土办法,将安全防线牢牢筑在群众心坎上。

特色宣讲队,让避险知识“活”起来

在金阳县彝寨,“彝女宣讲队”身着民族服饰,凑在老乡身边用彝汉双语唠嗑:“阿麻,避险点就在村卫生室旁,听见大喇叭‘嗷嗷叫’,别惦记家里牛马,跟着红牌子走准没错!”亲切的方言讲解,将预警信号、转移路线揉进日常,安全知识不再生分。

普格县“彝童宣讲队”的孩子们也不含糊,手举彩色宣传画,仰着小脸跟大人喊话:“叔叔阿姨,听到转移指令要马上行动,转移路线记心头没有呐!”稚嫩又认真的声音,成了社区街头传递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小喇叭”。

德昌县“傈僳族女子骑巡队”更成了移动的“避险科普风景线”,骑着电动车载着宣传资料穿梭于村庄之间。见着围坐闲谈的老乡,她们便就地开起防汛转移“坝坝会”:“叔叔嬢嬢,下雨看见山上往下掉石头该咋个办嘞?”清脆的讲解伴着车轮转,欢声笑语中还演示了救生衣的使用方法,把安全提示送到村民家门口。

沉浸式宣传,让避险要点“入人心”

“这次暴雨转移,多亏提前晓得了避险点,提前熟悉转移路线和注意事项太重要了”,在会东县铅锌镇撒嘎村防汛避险点,刚亲历了一场夜间避险转移的村民何应学,翻着《防汛避险指南》跟工作人员唠:“以后我也能给邻居讲讲咋躲水了!”8月24日凌晨,该村突发滑坡地质灾害。工作人员在转移群众后,瞄准时机在避险点就地组织了一场防汛安全现场宣教,还拉来有避险经历的老乡“现身说法”,借“身边事”教“身边人”,听得大伙频频点头。这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还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通报表扬。

越西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线下,村干部、志愿者组成宣传小队,用“唠家常”“讲案例”的方式重点面向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入户宣传,结合近期周边的正反典型案例,用事实说话,让群众深刻认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线上,依托村内大喇叭、微信群、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实时推送汛情与防范知识,还统筹镇村开展应急演练,演练现场设宣传台讲解转移标识和避险技巧。

昭觉县组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深入乌坡乡拉一木等村开展农村专项宣传。结合各村实际,聚焦老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讲解,现场演示避险信号识别方法,逐一标注人员转移路线与安置场所,并以通俗语言提供避险转移温馨提示,切实筑牢乡村防汛避险安全防线。

创新形式,让避险理念“传得广”

凉山各县市亮出“土妙招”,把防汛知识讲得活泛。冕宁县宣讲队编了顺口溜:“涨水河道不要玩,山间异响赶紧撤,避险点里有饭吃,别恋家耽误时机!”朗朗上口的句子,老乡们听一遍就能记住。

布拖县师生共创《防汛减灾我知道》,孩子们唱着“大雨下,别乱跑,跟着标识找安全”,清脆的歌声飘满校园和村寨。会东县的快板宣教更热闹:“竹板一打响连天,父老乡亲听我言,地质灾害要防好,安全才能过好年!”引得老乡们鼓掌叫好。

“这个袋子太实用了!把重要东西放在里面,放家门口显眼处,遇情况拎着就走,一点不耽误时间。”在木里县倮波乡避险点,群众扎措手持定制收纳袋连连称赞。当地借发放收纳袋拉近距离,同步开展藏汉双语安全避险转移宣传,还结合乡镇灾害风险特点,以发放宣传手册、讲述成功转移案例等形式,面向全县27个乡镇避险点群众讲案例、发手册,强化应急避险意识。

这场全域参与的集中宣传,让17县市抛开“坐着讲、站着听”的老套路,以“双语讲透、实地教学、群众主讲”的鲜活方式,让防汛知识“跑”进彝乡、“走”进藏寨、“融”进民心。 截至目前,全州已组建特色宣讲队60余支,进村入户宣传2300余场,覆盖群众超28万人次,实现防汛宣传“村村到、户户落、人人晓”,让安全意识在村寨扎下根,为全州安全度汛筑起一道坚实又温暖的“第一道防线”。

【编辑: 胡文涛】
市州动态
凉山:特色宣传筑牢前端防线,凉山避险宣传“活”出圈
发布时间:2025-10-15 凉山州应急管理局

“暴雨来了莫慌张,红色标识指方向!”连日来,一场防汛避险集中宣传专项行动在凉山全域铺开。从彝家新寨到高山坝子,从火塘边到田间地头,一支支带着“乡土味道”和“民族温度”的双语特色宣讲队奔走基层一线,用家常话、实在招、土办法,将安全防线牢牢筑在群众心坎上。

特色宣讲队,让避险知识“活”起来

在金阳县彝寨,“彝女宣讲队”身着民族服饰,凑在老乡身边用彝汉双语唠嗑:“阿麻,避险点就在村卫生室旁,听见大喇叭‘嗷嗷叫’,别惦记家里牛马,跟着红牌子走准没错!”亲切的方言讲解,将预警信号、转移路线揉进日常,安全知识不再生分。

普格县“彝童宣讲队”的孩子们也不含糊,手举彩色宣传画,仰着小脸跟大人喊话:“叔叔阿姨,听到转移指令要马上行动,转移路线记心头没有呐!”稚嫩又认真的声音,成了社区街头传递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小喇叭”。

德昌县“傈僳族女子骑巡队”更成了移动的“避险科普风景线”,骑着电动车载着宣传资料穿梭于村庄之间。见着围坐闲谈的老乡,她们便就地开起防汛转移“坝坝会”:“叔叔嬢嬢,下雨看见山上往下掉石头该咋个办嘞?”清脆的讲解伴着车轮转,欢声笑语中还演示了救生衣的使用方法,把安全提示送到村民家门口。

沉浸式宣传,让避险要点“入人心”

“这次暴雨转移,多亏提前晓得了避险点,提前熟悉转移路线和注意事项太重要了”,在会东县铅锌镇撒嘎村防汛避险点,刚亲历了一场夜间避险转移的村民何应学,翻着《防汛避险指南》跟工作人员唠:“以后我也能给邻居讲讲咋躲水了!”8月24日凌晨,该村突发滑坡地质灾害。工作人员在转移群众后,瞄准时机在避险点就地组织了一场防汛安全现场宣教,还拉来有避险经历的老乡“现身说法”,借“身边事”教“身边人”,听得大伙频频点头。这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还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通报表扬。

越西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线下,村干部、志愿者组成宣传小队,用“唠家常”“讲案例”的方式重点面向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入户宣传,结合近期周边的正反典型案例,用事实说话,让群众深刻认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线上,依托村内大喇叭、微信群、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实时推送汛情与防范知识,还统筹镇村开展应急演练,演练现场设宣传台讲解转移标识和避险技巧。

昭觉县组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深入乌坡乡拉一木等村开展农村专项宣传。结合各村实际,聚焦老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讲解,现场演示避险信号识别方法,逐一标注人员转移路线与安置场所,并以通俗语言提供避险转移温馨提示,切实筑牢乡村防汛避险安全防线。

创新形式,让避险理念“传得广”

凉山各县市亮出“土妙招”,把防汛知识讲得活泛。冕宁县宣讲队编了顺口溜:“涨水河道不要玩,山间异响赶紧撤,避险点里有饭吃,别恋家耽误时机!”朗朗上口的句子,老乡们听一遍就能记住。

布拖县师生共创《防汛减灾我知道》,孩子们唱着“大雨下,别乱跑,跟着标识找安全”,清脆的歌声飘满校园和村寨。会东县的快板宣教更热闹:“竹板一打响连天,父老乡亲听我言,地质灾害要防好,安全才能过好年!”引得老乡们鼓掌叫好。

“这个袋子太实用了!把重要东西放在里面,放家门口显眼处,遇情况拎着就走,一点不耽误时间。”在木里县倮波乡避险点,群众扎措手持定制收纳袋连连称赞。当地借发放收纳袋拉近距离,同步开展藏汉双语安全避险转移宣传,还结合乡镇灾害风险特点,以发放宣传手册、讲述成功转移案例等形式,面向全县27个乡镇避险点群众讲案例、发手册,强化应急避险意识。

这场全域参与的集中宣传,让17县市抛开“坐着讲、站着听”的老套路,以“双语讲透、实地教学、群众主讲”的鲜活方式,让防汛知识“跑”进彝乡、“走”进藏寨、“融”进民心。 截至目前,全州已组建特色宣讲队60余支,进村入户宣传2300余场,覆盖群众超28万人次,实现防汛宣传“村村到、户户落、人人晓”,让安全意识在村寨扎下根,为全州安全度汛筑起一道坚实又温暖的“第一道防线”。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