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压责任。压实“领导、部门、基层、包保、值班”五方责任。实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各防指成员单位履责清单以扛牢部门监管责任;细化基层责任,明确涉水在建项目、重要河道、重点山坪塘、山洪灾害危险区的“三个责任人”5182人;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防汛包保责任体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分级落实防汛值班值守具体责任人。
二是除隐患。印发安全隐患排查、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等文件9个,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分类施策制定防汛措施;开展“市级抽查+县级复查+乡级自查”,排查山洪灾害危险区119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549处,并采取“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方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改;开展山洪灾害避险搬迁摸底调查,科学编制市级山洪灾害避险搬迁专项规划。
三是强短板。完善防汛减灾“叫应”机制及跨区域防汛减灾联防联控机制;调整复核小流域动态预警指标1196处,排查水文站、水位站等监测站点146处;储备山洪灾害防治项目89个,规划投资12亿元,完成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项目353处;开展防汛减灾培训1200场次,提高群众防灾避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