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漏洞补短板,四川坚决守牢防灾减灾防线

  • 发布时间: 2023-09-06
  • 来源: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当前,我省已全面进入华西秋雨期,预计今年秋雨偏多、秋汛偏重,地质灾害风险较高。连日来,四川省各地各部门不断压紧压实责任,查找不足、堵上漏洞、补齐短板,全力以赴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力争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面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措施落细落实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当前仍处于汛期,加之全面进入华西秋雨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甘孜、宜宾、广安等地切实把责任压实到最小单元、把工作落实到每个细节,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甘孜州全面落实包保责任机制,全面压紧压实包县、包乡、包村、包户、包企业、包点位“六包”工作责任,18名州包县责任人全部下沉一线,督促指导各地安全应急各项工作。同时,各县(市)长每周组织会商研判,县级分管领导全部靠前指挥,289名县包乡、2245名乡包村责任人蹲点值守,5.9万名网格员、“红袖套”、党员先锋队、民兵、乡镇应急队员全部到岗到位,盯紧山洪危险区、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巡查、值守。

宜宾市共有各类河流105条,河心洲岛30个,分布于岷江、长江干流及南广河庆符镇五岔河河段,常年居住人口多,防洪能力低,防洪救灾任务重、压力大。

该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防汛责任,对每个河心洲岛明确落实行政责任人、巡查责任人、避险责任人,并进行张榜公示,督促认真履职尽责;严格自用船管理,实行领导包户包船和专人管理制度,对河心洲岛自用船采取安全检查、签单放行的方式,加强监督和管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或出现超警戒水位后,禁止船只出行。

“是否及时按照雨情、水情监测变化情况调度、督促到位,是否切实做好提前转移工作?”近日,根据广安市气象、水文部门预测,该市后期有区域性暴雨天气,局部地区有洪涝,受极端天气影响,不排除个别河流发生较大暴雨洪水的可能,广安市加强对防汛减灾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将责任一一落实到人。

广安市防办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将继续采取蹲点蹲守、重点跟踪、电话抽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汛期值班值守、隐患排查整治、避让避险等方面的督导检查,查找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整改落实,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确保责任全覆盖,推动各地真正将责任措施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

举一反三排查隐患,积极堵漏洞补短板

防灾减灾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广元、凉山、成都、乐山等地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避险意识,把每个环节都抓得严之又严、紧之又紧、实之又实。

“我每天饭后总要到附近的侯家山上走走看看,特别是遇到下雨天,要在重点区域来回查看好几遍。”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龙池村村民杨通银是一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侯家山就是他的“战场”,日常巡查检查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广元市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一遇强降雨极易造成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秋汛形势十分严峻。该市持续抓好防汛减灾工作,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力争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利用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设备应用,实时监测隐患点雨量变化情况及灾害体变形位移情况,及时研判风险评估,通过防灾减灾领域专属信息发送平台向风险区发布地灾预警信息,提前规避地质灾害风险。

强化喊醒叫应是转移避险的重点环节之一。凉山州健全信息传递“喊醒叫应”机制,在县级层面建立三个以上直通点位的“叫应”信息渠道,每个渠道细化明确谁发布、谁接收、谁处理、谁落实、谁反馈、谁核实“六大关键环节”,建立“喊、应、核”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印证,确保有喊必有应、有应必有核。

“汛期气候多变,这里易发生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不要在这里钓鱼,也不要在这里逗留玩耍,赶快回家去。”近日,邛崃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和天台山镇、夹关镇等镇街工作人员一起,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劝离露营、野泳、钓鱼、戏水等人员。

面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短板,乐山市对全市在建工程、游泳、戏水、露营点、网红打卡和野游避暑点,立即开展再次摸底排查、信息核实,落实安全监管、巡查劝导、警示防护等措施,并督促中央及省属在乐建设施工单位及时主动报备,动态报送防汛减灾措施落实情况,该处置的及时处置到位,及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口前移主动防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演练成效和应急物资储备,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要。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泸州、成都、宜宾等地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止,边排查,边培训,边演练”,提升防灾减灾责任人和群众发现隐患和应急避险能力。

“当你发现低洼地带被水淹没的时候,首先要通知居住的人员撤离,然后向村(社区)、街道值班室报告情况,安排工作人员值守、拉警戒线.....”近日,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举行2023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暨技能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防汛抢险意识,使其掌握防汛应急方法,提高抵御洪水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面对灾害,做好物资储备工作是基础,各地精准预置物资力量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在成都崇州市防洪物资储备仓库和元通镇应急物资储备库,各类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室内堆放着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索、雨披等防汛物资。

据了解,崇州市坚持早采购、早准备、早储备,不仅市级防汛物资仓库还增储了约110万元的防汛物资,各镇街的防汛物资也按要求储备到位。目前,该市大部分防汛应急物资靠前储备到镇(街道)一线,保证灾害发生时救灾物资能第一时间到位,为救援、转移、安置行动提供有力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广安市各地也做好了充足的物资、人力应急准备。在岳池县罗渡镇应急物资储备库内,冲锋舟、救生衣、抽水机、发电机等42类应急物资分门别类地码放在230平方米内的库房中,并有专人管理,确保防汛物资随调随用。同时,该镇还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29支、抢险人员360人。

针对岷江流域河心洲岛面临的防灾减灾难题,宜宾市建立跨辖区应急联动支援机制,提高区域协同作战能力,实现就近、快速、高效救援。目前,翠屏区、叙州区共部署专业队伍21支625人,半专业救援队伍35支1845人,并投入868万元购置防汛应急装备,确保及时组织沿河流域重点区域群众转移避险。

【编辑: 陆杨】
省厅动态
堵漏洞补短板,四川坚决守牢防灾减灾防线
发布时间:2023-09-06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当前,我省已全面进入华西秋雨期,预计今年秋雨偏多、秋汛偏重,地质灾害风险较高。连日来,四川省各地各部门不断压紧压实责任,查找不足、堵上漏洞、补齐短板,全力以赴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力争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面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措施落细落实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当前仍处于汛期,加之全面进入华西秋雨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甘孜、宜宾、广安等地切实把责任压实到最小单元、把工作落实到每个细节,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甘孜州全面落实包保责任机制,全面压紧压实包县、包乡、包村、包户、包企业、包点位“六包”工作责任,18名州包县责任人全部下沉一线,督促指导各地安全应急各项工作。同时,各县(市)长每周组织会商研判,县级分管领导全部靠前指挥,289名县包乡、2245名乡包村责任人蹲点值守,5.9万名网格员、“红袖套”、党员先锋队、民兵、乡镇应急队员全部到岗到位,盯紧山洪危险区、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巡查、值守。

宜宾市共有各类河流105条,河心洲岛30个,分布于岷江、长江干流及南广河庆符镇五岔河河段,常年居住人口多,防洪能力低,防洪救灾任务重、压力大。

该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防汛责任,对每个河心洲岛明确落实行政责任人、巡查责任人、避险责任人,并进行张榜公示,督促认真履职尽责;严格自用船管理,实行领导包户包船和专人管理制度,对河心洲岛自用船采取安全检查、签单放行的方式,加强监督和管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或出现超警戒水位后,禁止船只出行。

“是否及时按照雨情、水情监测变化情况调度、督促到位,是否切实做好提前转移工作?”近日,根据广安市气象、水文部门预测,该市后期有区域性暴雨天气,局部地区有洪涝,受极端天气影响,不排除个别河流发生较大暴雨洪水的可能,广安市加强对防汛减灾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将责任一一落实到人。

广安市防办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将继续采取蹲点蹲守、重点跟踪、电话抽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汛期值班值守、隐患排查整治、避让避险等方面的督导检查,查找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整改落实,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确保责任全覆盖,推动各地真正将责任措施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

举一反三排查隐患,积极堵漏洞补短板

防灾减灾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广元、凉山、成都、乐山等地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避险意识,把每个环节都抓得严之又严、紧之又紧、实之又实。

“我每天饭后总要到附近的侯家山上走走看看,特别是遇到下雨天,要在重点区域来回查看好几遍。”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龙池村村民杨通银是一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侯家山就是他的“战场”,日常巡查检查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广元市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一遇强降雨极易造成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秋汛形势十分严峻。该市持续抓好防汛减灾工作,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力争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利用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设备应用,实时监测隐患点雨量变化情况及灾害体变形位移情况,及时研判风险评估,通过防灾减灾领域专属信息发送平台向风险区发布地灾预警信息,提前规避地质灾害风险。

强化喊醒叫应是转移避险的重点环节之一。凉山州健全信息传递“喊醒叫应”机制,在县级层面建立三个以上直通点位的“叫应”信息渠道,每个渠道细化明确谁发布、谁接收、谁处理、谁落实、谁反馈、谁核实“六大关键环节”,建立“喊、应、核”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印证,确保有喊必有应、有应必有核。

“汛期气候多变,这里易发生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不要在这里钓鱼,也不要在这里逗留玩耍,赶快回家去。”近日,邛崃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和天台山镇、夹关镇等镇街工作人员一起,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劝离露营、野泳、钓鱼、戏水等人员。

面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短板,乐山市对全市在建工程、游泳、戏水、露营点、网红打卡和野游避暑点,立即开展再次摸底排查、信息核实,落实安全监管、巡查劝导、警示防护等措施,并督促中央及省属在乐建设施工单位及时主动报备,动态报送防汛减灾措施落实情况,该处置的及时处置到位,及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口前移主动防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演练成效和应急物资储备,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要。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泸州、成都、宜宾等地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止,边排查,边培训,边演练”,提升防灾减灾责任人和群众发现隐患和应急避险能力。

“当你发现低洼地带被水淹没的时候,首先要通知居住的人员撤离,然后向村(社区)、街道值班室报告情况,安排工作人员值守、拉警戒线.....”近日,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举行2023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暨技能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防汛抢险意识,使其掌握防汛应急方法,提高抵御洪水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面对灾害,做好物资储备工作是基础,各地精准预置物资力量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在成都崇州市防洪物资储备仓库和元通镇应急物资储备库,各类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室内堆放着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索、雨披等防汛物资。

据了解,崇州市坚持早采购、早准备、早储备,不仅市级防汛物资仓库还增储了约110万元的防汛物资,各镇街的防汛物资也按要求储备到位。目前,该市大部分防汛应急物资靠前储备到镇(街道)一线,保证灾害发生时救灾物资能第一时间到位,为救援、转移、安置行动提供有力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广安市各地也做好了充足的物资、人力应急准备。在岳池县罗渡镇应急物资储备库内,冲锋舟、救生衣、抽水机、发电机等42类应急物资分门别类地码放在230平方米内的库房中,并有专人管理,确保防汛物资随调随用。同时,该镇还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29支、抢险人员360人。

针对岷江流域河心洲岛面临的防灾减灾难题,宜宾市建立跨辖区应急联动支援机制,提高区域协同作战能力,实现就近、快速、高效救援。目前,翠屏区、叙州区共部署专业队伍21支625人,半专业救援队伍35支1845人,并投入868万元购置防汛应急装备,确保及时组织沿河流域重点区域群众转移避险。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