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断”条件下 看四川如何打通空中救援通道

  • 发布时间: 2023-05-11
  • 来源: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报告指挥部,某陆航旅2架直升机已做好起飞准备,预计25分钟后到达预定空域,执行受困群众转移、救灾物资投送任务。”四川省2023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模拟了乐山市沐川县发生7.0级地震导致灾区多处出现断网、断路、断电(以下简称“三断”),舟坝镇形成孤岛,亟待救援的情景。

“三断”条件下,如何实现精准营救?此次演练中,航空力量功不可没。

“地震”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军地、企地、区域等联动机制,收集灾区起降点经纬度、航路气象、起降条件等信息,及时通报西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和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立即开展灾情侦察和会商研判,划设1.5万平方公里救灾临时飞行管制区,开辟成都、西昌、新津等地至沐川、宁南的6条空中绿色通道,以及9个救援侦察空域,明确飞行航线、飞行高度、空中避让原则,成立军地联合指挥组,依托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新配备的移动塔台车,统一指挥调度航空救援行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成都站组织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租赁的中国通航M-171、海直通航K-32两架直升机到达震中沐川中学操场,正组织群众有序登机,向安置点快速转运。

为尽早将抢险力量和救灾物资送达“三断”地区,指挥部决定调派直升机向失联乡镇武圣、舟坝投送救援力量。一时间,通信、电力抢险人员携带装备有序登机、志愿者也快速往直升机装载救灾物资。装载完成后,两架飞机立即升空飞赴灾区……

作为航空应急救援核心装备的直升机,它们能快速到达水、陆路不可通达的作业现场,实施搜索救援、物资运送、空中指挥等工作。在“9·5”泸定地震中,两架军机第一时间飞抵泸定,在高山峡谷、气象条件复杂情况下,第一天连续飞行12小时、13个架次,转运18名重伤员、31名轻伤伤员、82名群众,投送食品医疗物资4.2吨,在抗震救灾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次演练中,带来精彩展现的不止有某陆航旅直升机。

“塔台塔台,我是AS350机组,现已到达沐川中学上空。经侦查,直升机起降点位有两个,净空条件良好,地面相对开阔,可同时起降M-171、K-32等大型直升机两架……”在演练现场,一架搭载了2名社会力量广元恒运救援队队员的AS350直升机同样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据广元市恒运机械应急救援队队长李猛先介绍,该型直升机起飞重量轻、转弯半径小,对起降场地要求低,具备机动灵活的特点,搭载卫星通信系统,可实时回传灾区画面,适合前突侦查。

危重伤员转运是演练的重要科目之一。“报告指挥部,一名伤员出现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生命垂危,急需开展抗休克治疗,移动医院现有设备无法实施有效救治,建议立即转送省人民医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挥部庚即调派的AW109医疗直升机,向省人民医院快速转移。

据悉,阿古斯塔AW109直升机搭载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注射泵、脊柱板、氧气瓶等医疗救援设施设备,在第一时间赶赴演练现场,担负起危重伤员转运这一重大任务。它凭借其宽敞舒适的救援舱和出色的性能表现,能在灾情发生时极快响应号召奔赴救援一线,妥善运送伤者,为重伤人员开辟珍贵的生命航线。

高效的救援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沐溪镇的乡亲们,因地震导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5小时,请及时联系家人,如遇险情,请发送求助信息。”演练中,为抢通救援通信“生命线”,翼龙无人机被派上用场。

翼龙无人机飞抵沐川灾区上空,飞行高度3000米,已快速恢复灾区临时通信,实现震中50平方公里5小时稳定信号覆盖。

此无人机专门用于执行通信恢复等任务,可以恢复近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为受灾人群提供通信保障,其保障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地面通讯保障分队。

转运伤员、投送救援队员、侦查灾情、恢复公网通信……此次演练共出动直升机7架、大型固定翼无人机2架。在一次次安全起降,一趟趟艰苦飞行,一遍遍抢通救援通信中,航空救援力量正全速搭建生命之桥。

【编辑: 陆杨】
省厅动态
“三断”条件下 看四川如何打通空中救援通道
发布时间:2023-05-11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报告指挥部,某陆航旅2架直升机已做好起飞准备,预计25分钟后到达预定空域,执行受困群众转移、救灾物资投送任务。”四川省2023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模拟了乐山市沐川县发生7.0级地震导致灾区多处出现断网、断路、断电(以下简称“三断”),舟坝镇形成孤岛,亟待救援的情景。

“三断”条件下,如何实现精准营救?此次演练中,航空力量功不可没。

“地震”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军地、企地、区域等联动机制,收集灾区起降点经纬度、航路气象、起降条件等信息,及时通报西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和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立即开展灾情侦察和会商研判,划设1.5万平方公里救灾临时飞行管制区,开辟成都、西昌、新津等地至沐川、宁南的6条空中绿色通道,以及9个救援侦察空域,明确飞行航线、飞行高度、空中避让原则,成立军地联合指挥组,依托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新配备的移动塔台车,统一指挥调度航空救援行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成都站组织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租赁的中国通航M-171、海直通航K-32两架直升机到达震中沐川中学操场,正组织群众有序登机,向安置点快速转运。

为尽早将抢险力量和救灾物资送达“三断”地区,指挥部决定调派直升机向失联乡镇武圣、舟坝投送救援力量。一时间,通信、电力抢险人员携带装备有序登机、志愿者也快速往直升机装载救灾物资。装载完成后,两架飞机立即升空飞赴灾区……

作为航空应急救援核心装备的直升机,它们能快速到达水、陆路不可通达的作业现场,实施搜索救援、物资运送、空中指挥等工作。在“9·5”泸定地震中,两架军机第一时间飞抵泸定,在高山峡谷、气象条件复杂情况下,第一天连续飞行12小时、13个架次,转运18名重伤员、31名轻伤伤员、82名群众,投送食品医疗物资4.2吨,在抗震救灾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次演练中,带来精彩展现的不止有某陆航旅直升机。

“塔台塔台,我是AS350机组,现已到达沐川中学上空。经侦查,直升机起降点位有两个,净空条件良好,地面相对开阔,可同时起降M-171、K-32等大型直升机两架……”在演练现场,一架搭载了2名社会力量广元恒运救援队队员的AS350直升机同样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据广元市恒运机械应急救援队队长李猛先介绍,该型直升机起飞重量轻、转弯半径小,对起降场地要求低,具备机动灵活的特点,搭载卫星通信系统,可实时回传灾区画面,适合前突侦查。

危重伤员转运是演练的重要科目之一。“报告指挥部,一名伤员出现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生命垂危,急需开展抗休克治疗,移动医院现有设备无法实施有效救治,建议立即转送省人民医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挥部庚即调派的AW109医疗直升机,向省人民医院快速转移。

据悉,阿古斯塔AW109直升机搭载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注射泵、脊柱板、氧气瓶等医疗救援设施设备,在第一时间赶赴演练现场,担负起危重伤员转运这一重大任务。它凭借其宽敞舒适的救援舱和出色的性能表现,能在灾情发生时极快响应号召奔赴救援一线,妥善运送伤者,为重伤人员开辟珍贵的生命航线。

高效的救援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沐溪镇的乡亲们,因地震导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5小时,请及时联系家人,如遇险情,请发送求助信息。”演练中,为抢通救援通信“生命线”,翼龙无人机被派上用场。

翼龙无人机飞抵沐川灾区上空,飞行高度3000米,已快速恢复灾区临时通信,实现震中50平方公里5小时稳定信号覆盖。

此无人机专门用于执行通信恢复等任务,可以恢复近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为受灾人群提供通信保障,其保障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地面通讯保障分队。

转运伤员、投送救援队员、侦查灾情、恢复公网通信……此次演练共出动直升机7架、大型固定翼无人机2架。在一次次安全起降,一趟趟艰苦飞行,一遍遍抢通救援通信中,航空救援力量正全速搭建生命之桥。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