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省应急厅举行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题新闻通气会,通报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进展,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介绍,听取有关新闻媒体工作建议。
会议通报了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在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省普查办坚持高位推动、以点带面、夯实基础。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等全部组建了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其中,金堂县、芦山县、康定市三个县(市)已完成试点调查工作,共采集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等各类调查对象空间位置和灾害属性信息50余万条。目前,全省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300余次,培训人员2.5万余人次,切实提高全社会参与普查工作的积极性。随着普查调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我省普查试点成果得到较好应用,气象部门将各部门普查成果及时纳入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平台“一本账”管理,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风险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普查队伍力量得到全面加强,充分借力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优势,凝聚合力解决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基层力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锻炼了灾害信息员“五员合一”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夯实一线灾情管理工作基础。数据调查质量得到源头控制,相关调查人员必须经实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做到普查质量清楚可控。科技信息手段得到有效利用,在试点地区采用无人机航拍手段采集房屋建筑信息,提高了普查效率和准确度。
会议还通报了普查工作下一步打算。省普查办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普查调查工作,扎实做好评估区划准备,着力强化普查工作保障,确保普查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会上,与会媒体记者就如何做好风险普查各阶段宣传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提出了宝贵建议。
省应急厅有关处室负责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日报、人民网、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广播电台、新浪网、腾讯网等中央和省内近30家媒体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