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以安为基,走稳大凉山乡村振兴之路

  • 发布时间: 2024-10-23
  •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它是“悬崖村”,进出村曾要攀爬落差1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它是“网红村”,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助力修筑通村公路;它是“幸福村”,通车后的4年时间里,村民们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

它就是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拉果乡的阿布洛哈村,因为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而广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公路打通,阿布洛哈村变化巨大。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当地将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紧抓不放,深入推动提升村民防灾避险能力,走出了一条安全底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修路出山:迎来幸福生活曙光

阿布洛哈,在彝语中意为“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从布拖县城出发,沿着连绵的盘山公路蜿蜒行驶2个小时左右,转过数不清的陡坡急弯,通过2个隧道和一座铁桥,就能看见写着“阿布洛哈村欢迎您”的石碑。

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楼,洁净的观景步道,郁郁葱葱的脐橙种植园……车路“双通”后的阿布洛哈村展现出新的面貌,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几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村。出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悬崖上的羊肠小道,需要翻越落差近1000米的大山;一条是西溪河边的溜索,过河后再走三四个小时山路才能抵达最近的场镇。“无论走哪条,出村都要花上四五个小时。”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说,村里一些年长的人,一辈子没去过县城。

走进位于村中心的四川交通扶贫陈列馆,一张张老照片与现在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一张的画面里,一架直升机悬吊着一台大型挖掘机稳稳飞行。

那是2019年12月上旬的场景,也是被阿布洛哈村村民铭记的时刻——应急管理部调动“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将大型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吊”进村里,帮助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在阿布洛哈村,因修路难度太大、耗资不菲等因素,通村公路项目直到2019年6月才正式动工。不到4公里的公路,施工过程中碰上的全是“硬骨头”。开工五个月的时间里,项目先后遭遇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剩下的1.5公里怎么也推进不了。此时,距离“到2019年将实现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仅有半个多月时间。

经过多次讨论,施工方最终确定了村内村外同时开工、中间搭建钢桥连接的施工方案。但如何把大型机械设备运进村,却成了难题。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得知这一情况后,紧急请示应急管理部抽调大型直升飞机,用于吊运挖掘机、装载机、潜孔机、空压机等设备到阿布洛哈村进行施工,以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

于是,就有了四川交通扶贫陈列馆里那张记录着历史性时刻的照片。

2019年12月31日,三段隧道贯穿悬崖、一架钢桥连接天堑,3.8公里的通村公路终于建成。2020年6月30日,两辆“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车驶进阿布洛哈村,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实现“车路”双通。

这条公路,让幸福生活的曙光照进了阿布洛哈村。

从零突破:守护产业多元发展

金秋十月,正是大凉山丰收的季节。站在阿布洛哈村的山梁上放眼望去,一条柏油路通向山谷中美丽的彝家新村,不少村民的家门口晒着刚刚丰收的玉米。

“以前我们种植的只有玉米,亩产量只有600斤到800斤。路不通,玉米卖不出去,村民们种地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吉列子日说,路通了以后,村民们能外出务工,外面的商贩也能进村收购农产品。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发展产业,像阿布洛哈这样的村子,村民很容易返贫。”苏鸿说。作为布拖县民族小学的一名老师,2022年3月,苏鸿到阿布洛哈村担任了驻村第一书记。

从通车公路动工开始,吉列子日和驻村帮扶干部就着手筹划全村下一步发展,特别是如何利用现有土地,发展经济价值高的产业。这些年来,阿布洛哈村进行了很多尝试,对前些年种植的核桃品种进行改良,组织村民种植凯特芒果、小米芭蕉、白魔芋、青花椒等,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近年来,依托政府的产业扶持基金,阿布洛哈村先后成立了脐橙和黑山羊专业合作社。从项目论证到种养殖技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邀请专家全程指导。“日子有奔头,村民们学得非常认真,干起活来特别有劲。”吉列子日说。

由于通村公路是在几乎垂直的山壁上凿出的一条挂壁公路,一到汛期容易发生垮塌、落石。对此,布拖县在阿布洛哈村设置了一个交通劝导点,安排专人巡护值守,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不仅如此,阿布洛哈也在规划本地的旅游业,希望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村民增收。村落附近的西溪河及两侧峡谷正在进行整体开发,景区栈道、星空营地、特色民宿及其他旅游设施建设也正逐步展开。“村子里搞建设的时候,乡里有关单位人员经常来开展施工安全宣传,提醒工人戴好安全帽、不在现场吸烟,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等。”吉列子日说,只有把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现在,阿布洛哈村里有四间民宿已经开始接待游客。今年国庆假期前夕,拉果乡安委办工作人员专门来到阿布洛哈村检查安全工作,提醒民宿经营者假期消防隐患的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今年以来,已经有5000多名游客来到村里参观。

安全宣教:防灾减灾融入日常

行走在村里,不时有摩托车和汽车从身旁驶过。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有的村民房屋的墙壁上或院子的堡坎上贴着转移路线指示牌。

阿布洛哈地质特殊,山体岩石容易破碎,防范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一直是村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在村子北侧,有一块区域设置有警示带、警示牌。住在附近的村民且沙次尔说:“这块斜坡的中上部,不时有崩塌、落石。去年汛期,一块超2立方米的石头滚下来,落在坡脚村民房屋内侧道路上,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24年5月,布拖县自然资源局专业技术人员在核查上级下发的地灾卫星遥感图斑时,发现这里存在崩塌险情。

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布拖县自然资源局与拉果乡政府开展了共同调查,确认该处存在崩塌隐患。随后,布拖县应急管理局联合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等部门进行了现场紧急处置,并组织专业队伍对崩塌体表面易脱落的危岩进行清理。

为做好日常监测监管,拉果乡政府在该地灾隐患点设置专职监测人员1名,发放手摇报警器1个,传授滑坡监测方法,同时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村民观察通行。

隐患点被确定当天,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就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大家介绍隐患点基本情况,并就地质灾害防范进行了宣传培训,让大家知晓预警信号、逃生路线和避险场地。

9月23日,布拖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阿布洛哈村指导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特意到现场查看了隐患点的情况。

“虽然隐患点离最近的村民房屋有100米左右,但整个崩塌源区宽380米,高约300米,潜在崩塌方量超过2万立方米。”布拖县应急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道,一旦遇到暴雨、地震,岩石裂隙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发生崩塌,将严重威胁坡脚23户10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该处已被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相关部门正在申报重大地灾治理工程项目,以彻底消除该隐患。

“村干部经常组织我们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只要收到预警信号,大家都按照规定的转移路线,往指定的安全区域转移。”且沙次尔说,村里还安排专人对接70岁以上的独居高龄老人及留守儿童,确保老人、儿童安全转移到指定地点。

作为与外界联通不久的村庄,村民们的很多思想观念都有待改变,比如对安全的认识。曾经,村民家里卫生脏乱差,东西乱堆乱放,用火用电随意性大,居家消防安全隐患一度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阿布洛哈村利用“农民夜校”,向村民讲解森林防火、居家安全等知识,引导村民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关注身边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乡村振兴,安全为基。“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应急避险能力,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走得更稳。”吉列子日说。

【编辑: 陆杨】
媒体聚焦
【中国应急管理报】以安为基,走稳大凉山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4-10-23 中国应急管理报

它是“悬崖村”,进出村曾要攀爬落差1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它是“网红村”,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助力修筑通村公路;它是“幸福村”,通车后的4年时间里,村民们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

它就是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拉果乡的阿布洛哈村,因为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而广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公路打通,阿布洛哈村变化巨大。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当地将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紧抓不放,深入推动提升村民防灾避险能力,走出了一条安全底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修路出山:迎来幸福生活曙光

阿布洛哈,在彝语中意为“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从布拖县城出发,沿着连绵的盘山公路蜿蜒行驶2个小时左右,转过数不清的陡坡急弯,通过2个隧道和一座铁桥,就能看见写着“阿布洛哈村欢迎您”的石碑。

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楼,洁净的观景步道,郁郁葱葱的脐橙种植园……车路“双通”后的阿布洛哈村展现出新的面貌,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几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村。出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悬崖上的羊肠小道,需要翻越落差近1000米的大山;一条是西溪河边的溜索,过河后再走三四个小时山路才能抵达最近的场镇。“无论走哪条,出村都要花上四五个小时。”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说,村里一些年长的人,一辈子没去过县城。

走进位于村中心的四川交通扶贫陈列馆,一张张老照片与现在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一张的画面里,一架直升机悬吊着一台大型挖掘机稳稳飞行。

那是2019年12月上旬的场景,也是被阿布洛哈村村民铭记的时刻——应急管理部调动“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将大型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吊”进村里,帮助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在阿布洛哈村,因修路难度太大、耗资不菲等因素,通村公路项目直到2019年6月才正式动工。不到4公里的公路,施工过程中碰上的全是“硬骨头”。开工五个月的时间里,项目先后遭遇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剩下的1.5公里怎么也推进不了。此时,距离“到2019年将实现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仅有半个多月时间。

经过多次讨论,施工方最终确定了村内村外同时开工、中间搭建钢桥连接的施工方案。但如何把大型机械设备运进村,却成了难题。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得知这一情况后,紧急请示应急管理部抽调大型直升飞机,用于吊运挖掘机、装载机、潜孔机、空压机等设备到阿布洛哈村进行施工,以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

于是,就有了四川交通扶贫陈列馆里那张记录着历史性时刻的照片。

2019年12月31日,三段隧道贯穿悬崖、一架钢桥连接天堑,3.8公里的通村公路终于建成。2020年6月30日,两辆“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车驶进阿布洛哈村,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实现“车路”双通。

这条公路,让幸福生活的曙光照进了阿布洛哈村。

从零突破:守护产业多元发展

金秋十月,正是大凉山丰收的季节。站在阿布洛哈村的山梁上放眼望去,一条柏油路通向山谷中美丽的彝家新村,不少村民的家门口晒着刚刚丰收的玉米。

“以前我们种植的只有玉米,亩产量只有600斤到800斤。路不通,玉米卖不出去,村民们种地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吉列子日说,路通了以后,村民们能外出务工,外面的商贩也能进村收购农产品。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发展产业,像阿布洛哈这样的村子,村民很容易返贫。”苏鸿说。作为布拖县民族小学的一名老师,2022年3月,苏鸿到阿布洛哈村担任了驻村第一书记。

从通车公路动工开始,吉列子日和驻村帮扶干部就着手筹划全村下一步发展,特别是如何利用现有土地,发展经济价值高的产业。这些年来,阿布洛哈村进行了很多尝试,对前些年种植的核桃品种进行改良,组织村民种植凯特芒果、小米芭蕉、白魔芋、青花椒等,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近年来,依托政府的产业扶持基金,阿布洛哈村先后成立了脐橙和黑山羊专业合作社。从项目论证到种养殖技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邀请专家全程指导。“日子有奔头,村民们学得非常认真,干起活来特别有劲。”吉列子日说。

由于通村公路是在几乎垂直的山壁上凿出的一条挂壁公路,一到汛期容易发生垮塌、落石。对此,布拖县在阿布洛哈村设置了一个交通劝导点,安排专人巡护值守,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不仅如此,阿布洛哈也在规划本地的旅游业,希望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村民增收。村落附近的西溪河及两侧峡谷正在进行整体开发,景区栈道、星空营地、特色民宿及其他旅游设施建设也正逐步展开。“村子里搞建设的时候,乡里有关单位人员经常来开展施工安全宣传,提醒工人戴好安全帽、不在现场吸烟,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等。”吉列子日说,只有把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现在,阿布洛哈村里有四间民宿已经开始接待游客。今年国庆假期前夕,拉果乡安委办工作人员专门来到阿布洛哈村检查安全工作,提醒民宿经营者假期消防隐患的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今年以来,已经有5000多名游客来到村里参观。

安全宣教:防灾减灾融入日常

行走在村里,不时有摩托车和汽车从身旁驶过。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有的村民房屋的墙壁上或院子的堡坎上贴着转移路线指示牌。

阿布洛哈地质特殊,山体岩石容易破碎,防范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一直是村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在村子北侧,有一块区域设置有警示带、警示牌。住在附近的村民且沙次尔说:“这块斜坡的中上部,不时有崩塌、落石。去年汛期,一块超2立方米的石头滚下来,落在坡脚村民房屋内侧道路上,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24年5月,布拖县自然资源局专业技术人员在核查上级下发的地灾卫星遥感图斑时,发现这里存在崩塌险情。

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布拖县自然资源局与拉果乡政府开展了共同调查,确认该处存在崩塌隐患。随后,布拖县应急管理局联合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等部门进行了现场紧急处置,并组织专业队伍对崩塌体表面易脱落的危岩进行清理。

为做好日常监测监管,拉果乡政府在该地灾隐患点设置专职监测人员1名,发放手摇报警器1个,传授滑坡监测方法,同时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村民观察通行。

隐患点被确定当天,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就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大家介绍隐患点基本情况,并就地质灾害防范进行了宣传培训,让大家知晓预警信号、逃生路线和避险场地。

9月23日,布拖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阿布洛哈村指导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特意到现场查看了隐患点的情况。

“虽然隐患点离最近的村民房屋有100米左右,但整个崩塌源区宽380米,高约300米,潜在崩塌方量超过2万立方米。”布拖县应急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道,一旦遇到暴雨、地震,岩石裂隙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发生崩塌,将严重威胁坡脚23户10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该处已被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相关部门正在申报重大地灾治理工程项目,以彻底消除该隐患。

“村干部经常组织我们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只要收到预警信号,大家都按照规定的转移路线,往指定的安全区域转移。”且沙次尔说,村里还安排专人对接70岁以上的独居高龄老人及留守儿童,确保老人、儿童安全转移到指定地点。

作为与外界联通不久的村庄,村民们的很多思想观念都有待改变,比如对安全的认识。曾经,村民家里卫生脏乱差,东西乱堆乱放,用火用电随意性大,居家消防安全隐患一度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阿布洛哈村利用“农民夜校”,向村民讲解森林防火、居家安全等知识,引导村民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关注身边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乡村振兴,安全为基。“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应急避险能力,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走得更稳。”吉列子日说。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