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6时,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1日7时至12日7时,全省大部降小到中雨,其中盆地西南部、中部和凉山州东北部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为雅安市荥经龙苍沟景区216毫米。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全省12个市(州)79个县(市、区)共提前避险转移2.6万余户、8.1万余人,未接报人员伤亡。
当前,四川省各地立足防大汛打好提前量,进一步强化灾害预警、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始终坚持“三个避让”,刚性执行“三个紧急撤离”,筑牢基层汛期安全防线。
当好“吹哨人”
入汛以来,四川省提前转移避险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灾害信息员发挥了关键作用。据了解,灾害信息员日常工作除了从事灾害信息收集传递、整理分析和评估外,还包括做好灾害隐患调查、防灾避灾知识宣传等,是人们口中常提的灾害“吹哨人”。
如何提高灾害信息员的专业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吹哨预警的作用?在入汛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就组织专题培训,对来自各乡镇(街道)的4000余名灾害信息员进行集中培训,着力提升其发现灾害并及时预警的能力。
“等雨停了,我们回去一看,房子后面已经塌了,还好家里人都转移走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每当谈起这件事,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居民刘世碧便激动不已。7月23日,蓥华镇突降暴雨,刘世碧屋后的桂花树地灾隐患点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信息员杜德才巡查时发现,提前预警并组织转移,避免了悲剧。
如何充分发挥灾害信息员“吹哨人”作用,四川省各地都在持续探索中。其中,德阳市探索建立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四个必须”,即必须客观真实、必须现场核实、必须描述准确、必须闭环处置,做到“入网”信息不失真、不漏项、不倒灌。
自贡市深入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App应用工作,结合自贡市区域内的灾害特点开展灾害信息员报送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灾害信息员“吹哨人”作用。
天府新区、眉山丹棱县、达州渠县、广元朝天区等地组织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基层一线人员识灾、查灾、避灾、救灾、报灾能力水平。
守牢第一道防线
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是第一道防线。只有讲明白灾害的危险,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转移避险工作,赢得宝贵避险时间。
“夏季多雨,持续降雨极易引发内涝、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对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办?要听从有关部门单位的转移指令,不要贪恋财物,确保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这是乐山高新区坝坝会现场的一幕。
为了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意识,乐山高新区组织4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联系村(社区),通过召开坝坝会、小组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紧急避让、应急撤离等防灾减灾知识。遂宁市安居区利用村级广播、微信群、QQ群等及时发布雨情、水情和安全提示,提醒群众远离汛期事故易发危险区域,同时通过短信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实现该区18个乡镇(街道)和主要涉灾部门全覆盖。
做到防灾减灾救灾“知行合一”,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实践和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抗洪抢险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自贡市、广安市、雅安市、泸州市、德阳市等地相继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让群众参与其中,学习什么时候转移、怎样转移。其中,广元市1052个山洪灾害危险区开展临灾避险转移实战演练,8.3万余名受威胁群众全部参与,有效检验了基层一线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处置能力,增强了群众识灾避灾意识,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