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凉山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决策部署,以“控发生、保安全”为目标,强化“一指四线”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指挥部,聚焦“防、救、查、督”四条工作线,扎实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牢牢守住了“两个不发生”刚性底线。
一、指挥部实战化运行
一是规范日常运行。优化调整指挥部组成人员及职责分工,规范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统筹开展日常工作,形成上下一致的指挥部运行体系。强化防火期内值班值守,州森防指副指挥长轮流在州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带班,州森防指办副主任、州森防指办业务值班员、12119值班员轮流24小时值守。二是强化统筹协调。防火期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分析研判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调度各县(市)工作开展情况,开展会商186次、发布预警结论83期、抽查调度各类人员2473次,实现预警信息直达具体点位和经办人员。在指挥部下设信息组,对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统一归口管理,及时处理报送重要火情信息,按时处理全省监测即报系统反馈的热点1870个,及时报送火情报告23份。三是坚持暗访督导。成立6个督导组,分片深入高火险县(市)林间地头开展常态化暗访,并适时联合州纪委监委机关开展专项督查,及时掌握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对督导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落实整改责任,做到闭环管理。今年防火期以来,通过暗访督查发现反馈问题2589个,整改率为100%。
二、紧盯“防”的关键
一是以防为主的指挥体系运转更加高效。在州森防指的统一领导下,与“救、查、督”工作线及指挥部成员单位紧密配合,构建“五级包保”体系,压实“五方责任”,落实“红、橙、黄、蓝”四色预警,划分“高、中、低”三级风险区,督促指导各县(市)和林草经营单位规范有序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隐患排查整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防火工作。二是精准防控的工作措施落实更加有力。划定林区网格1.2万个,落实区块林长1.26万人,因地制宜制定“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山一策”防火工作方案3098个,排查整改风险隐患1.3万个,有效降低火灾风险。调整优化7.8万个“十户联保”小组,对97.1万养蜂、放牧、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重点人群落实“一对一”盯对管理措施。划定“火险区”3078个、“火警线”7.5万余公里,设置“两点一哨”2115个,值守人员1.1万人,严格管控进山入林人员。三是协同联动的全民防火格局更加稳固。签订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书(承诺书)99.8万份,与毗邻县(市)签订联防协议66份,相邻乡镇实行联合巡护、联合管理、联合演练。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2.2万名巡山护林员、1.2万名军警民联合巡逻队、2377名“一村一辅警”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护;维修防火通道2.03万公里、改造蓄水设施1.01万口,建成提升林区监控设施2374套,依托卫星、无人机巡护,实现立体化监测。
三、规范“救”的处置
一是科学规范处置森林火灾。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后,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工作,迅速规范成立火场指挥机构,合理安排任务分工,由专业指挥人员制定扑火方案,全力做好各项扑救保障。今年的6起森林火灾全部实现安全规范处置,第一时间转移火场周边受威胁群众共36户164人,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结合建队标准和实际需要及时补充应急队伍,前置期以来各级队伍已调整补充4646人,现有县、乡、村三级队伍2430支4.03万人。严格落实“三联”工作机制,按照“国家队带县级队、县级队带乡村队”的要求,组织县级队伍开展不少于20天、乡级队伍不少于10天、村级队伍不少于5天的集中整训。加强预案修订完善和综合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和实战化水平,前置期以来修订县级预案、乡级处置办法、村级处置手册1698个,开展实战化演练1614次。三是完善综合应急救援装备。投入2亿元为地方各级综合应急队伍新配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水域救援、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综合保障等5大类装备共计1.12万台(套)。目前州、县、乡应急队伍装备配备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现配有消防水车712辆、交通运输车辆521辆、水泵4414台、水带242万米、移动水囊2642个、风力灭火机2922台、消防摩托3409辆、无人机171架,装备短板有效补齐,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四、强化“查”的震慑
一是专项推动。成立“凉山州2024严打违规野外用火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查处4类重点违规用火,建立“一日一汇总、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宣布公安《六条战时纪律》,推动专项行动有力有序开展。二是全面赋能。针对火源管控难度大的严峻形势,探索构建“132”工作法(建好一支队伍,抓住发现、固证、处罚三个环节,做强协同、激励两个机制),先后联合林草、司法开展多轮次业务培训,全州304个乡镇共计5589人(镇均18人)取得执法资格证,人数或占比全省第一。制定下发《查处工作导则》《执法办案指引》,确保乡镇执法按图索骥、流程作业。调度会上通报表扬10个先进乡镇、约谈批评10个滞后乡镇。三是联合查处。针对现场线索少、火案侦办难等问题,用对标命案、高于命案标准侦破火案,调整充实州、县两级18支近200人的火案应急侦查支援队,实行全域拉动,探索创新火案侦办“163”技战法,明确“137”时间节点(1天内确定起火点,3天内查明火因,7天内破案),制定火案现勘、证据、侦查等10余项工作指引,“李飞”火案工作室被确定为全省十大专家工作室之一,助推今年火案破案率实现100%。派出所与乡镇持续开展联合执法,全年查处违规野外用火8294件,同比上升478%,其中乡镇查处数占比达到55%。
五、提升“督”的实效
一是机动暗访和驻县督导双管齐下。坚持整体联动、各有侧重,抽调部门精干力量56人,组建11个驻县暗访督导组,围绕督促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各项部署要求,进驻11个高火险县(市)开展蹲点督导;组建4个机动暗访督查组,根据防火形势任务,对11个高火险县开展暗访督查,重点督查各级“防”的措施落实和“救”的工作准备等情况。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建立“日调度+日汇总+日反馈+日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州级督导组每日收集汇总、书面反馈、对账销号,并督促各驻县督导组严格落实问题整改3日以内“回访”检查要求,推动风险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解决问题1381个。二是派驻监督和联动监督双向发力。做细内部监督,督促州、县两级纪委监委派驻机构,紧盯综合监督单位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职能职责落实情况,开展一线“嵌入式”监督、“伴随式”监督,从内部查找责任落实、工作落地、廉洁履职方面的问题,累计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35个。做实外部监督,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联动监督机制,组建纪检监察机关“室组地”监督联组,统筹“州、县、乡、村”四级纪检力量,在红色预警期间,采取“电话督查+实地暗访+视频连接+现场拍照”等方式,对预警响应、干部履职和纪律作风情况等开展联动督查,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170个。三是从严执纪和以案示警一体推进。制发《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监督执纪问责的规定》,明确监督执纪问责“八个一律”的规定,对森林草原防灭火中组织领导不力、预防措施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全面、报告火情不及时、组织扑救不到位等失职失责问题,从严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全州问责处理单位6个,党员干部14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3人,组织处理40人。第一时间启动对西昌市黄联关镇“2·5”森林火灾、宁南县骑骡沟镇“3·2”森林火灾、西昌市裕隆乡“3·10”森林火灾等问责调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及时剖析梳理相关问题根源和追责问责情况,先后向全州制发专题通报2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警示教育,形成强烈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