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安办提示:7月主汛期,高温、暴雨、大风、雷电等极端天气增多,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多发频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旺盛,群众外出和施工作业增多,安全风险形势复杂严峻,现对7月突出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1.严防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夏季高温,有限空间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企业要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作业规程、应急处置措施或应急预案,要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三五七”工作法要求,排查设施设备、软件标识、救援器材是否齐全、完好,遵循先审批、再通风、要检测、绳拴好、有监护的原则开展作业,发生事故后,应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组织科学施救,切勿盲目施救,严防事故扩大。加强农村地区安全宣传,针对农户自建、联建等有限空间,重点讲解风险辨识、作业要求以及自救互救知识等,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意识。
2.消防安全丝毫不能松懈。暑期群众出行增多,商场、休闲娱乐、酒店民宿等场所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维护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不得在使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作业,严格执行“一次动火作业、一张动火作业证、一套安全技术措施”;强化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管理,设置防火分隔措施,落实分组停放要求,加强宣传提示,确保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安全使用。
3.道路交通安全需格外警惕。7月,避暑旅游旺季,客货运输将保持高位运行,运输单位要加强车辆安全状况排查维修,注重车辆轮胎、油路、电路、冷却系统、制动系统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确保车况良好,严禁“病车上路”,严禁超速、超载、超员、疲劳驾驶。群众出行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规划运行线路,警惕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路段。
4.建筑施工需注意极端天气影响。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高温天气停工、限时工作相关规定及防暑降温措施,防范中暑引发的高坠、物体打击等事故;短时大风天气增多,需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固临时设施、加强设备管理、强化人员防护等系统性措施,及时检查脚手架、模板等支撑体系有无变形或松动,严禁冒险作业;野外施工项目需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的预警预报,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值班值守、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全链条治理,严格施工进场检验检测,严把施工质量关。
5.危化燃爆风险需加强防范。企业需加强危险化学品采购和出入库登记管理,严格落实储存过程中防火、防潮措施,保持封闭或半封闭场所通风良好,严禁使用劣质、无生产标签的化工原料;强化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定期检测和隐患排查治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闭环,实时监测重点工艺参数变化,出现异常及时规范处置,严防设备设施超温、超压、带“病”运行;易燃易爆区域内动火需严格作业审批,提前进行动火分析并开展可燃气体连续监测,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器具,规范安装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电气设备,严防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6.矿山防汛需严抓不懈。主汛期地下矿山需加强采掘作业面顶板支护,强化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撬毛排险作业,严防冒顶片帮事故;加固井口防洪设施,及时疏通地面防排洪沟渠,严防洪水倒灌、人员被困;强化供电系统、防雷装置检查维护,防范非计划性停电导致停风,引起瓦斯、一氧化碳积聚。露天矿山严格按设计台阶参数开采,加强边坡监测和巡查,确保截排洪沟畅通,严防边坡坍塌。尾矿库留足调洪库容,保持足够的干滩长度和防洪高度,及时处置预警,防范溃水、溃坝风险。
7.工贸领域汛期较大风险需重点关注。受汛期多雨、潮湿等气候影响,熔融金属遇水爆炸风险增高,金属冶炼企业要对涉熔融金属区域的屋顶和墙面的防水防雨性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破损面;要加强对熔融金属喷溅影响区域的巡检巡查频次,对存在非生产性积水的区域和潮湿的入炉料及时进行干燥处理。镁铝等活泼金属粉尘在潮湿天气下易受潮自燃而引发火灾和粉尘爆炸事故,镁、铝、锌等金属粉尘企业要强化涉粉区域的粉尘清扫和转运,避免粉尘堆积受潮引发自燃,在粉尘存放场所要严格采取完全用水浸泡或完全干燥防潮的储存措施。
8.文旅安全需筑牢防线。暑期旅游旺季,加之气候炎热,各类景区景点、博物馆、涉水游乐场所等地要做好客流量管控,加强现场疏导,防止发生人员拥挤、踩踏、滞留;大型游乐设施、观光、客运车辆等设施设备要定期检测检验,强化日常维护保养,避免超负荷、超强度带“病”运行;要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培训教育,严禁私自结伴前往江河湖、水库等危险水域游玩,防范事故发生。
省安办建议:群众需切记用火用电安全,外出关闭水电气、锁好门窗,注意高温防暑降温;雨天或湿滑路面行车注意降低车速,保持安全车距,警惕地势低洼、临崖临坎临水、坡陡弯急和受山洪地质灾害影响路段,切勿“三超一疲劳”驾驶;参与爬山、徒步、河道露营、漂流等户外活动时,应避开泥石流、山洪等高风险区域,出游时应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禁令、警示,不得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公众开放的网红景点、“野景点”开展登山、探险等活动。
各地各部门要深刻汲取近期省内外典型事故教训,结合本地汛期特点,针对消防、道路交通、建设施工、文旅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持续做好风险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格执行“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做好值班备勤和应急准备,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