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决策部署,达州市立足实际,聚焦基层应急能力一体化改革,以“管理机构、救援体系、队伍建设、能力培养、数字赋能”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基层“防未病”能力。
一是“三级联建”推动管理机构“向下改”。县级党委、政府整合安全生产监管、消防、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职责,统一归口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管理,实现应急管理职能集约化,补齐建强乡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明确3万人以上乡镇配备“3专职+2兼职”,其余配备“2专职+2兼职”;镇、村级建立应急队,与应急消防管理站合署办公,同步完善预警发布、转移避险等10项基础职责,构建形成“县统筹、镇主战、村前哨”的三级联动体系。
二是“三级融合”推动救援力量“向深改”。每个县建设50人规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分片区建成43个中心消防救援站;每个乡镇、村社层面分别建成乡镇20人应急队、村级10人应急分队;推动企业和社会层面救援力量主动参与,着力构建“1+3+N”应急救援体系。投入专项经费实行差异化保障,5人以上配置乡镇年补5万元、3人配置补3万元,各村保障5000元应急经费,建立“站队一体化”运作模式,实现队伍与站点深度融合。
三是“三步前移”推动应急响应“向快改”。推行“力量前移、装备前移、处置前移”机制。专业队伍结对下沉乡镇驻防;在高风险区域前置储备应急物资装备;制定《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现场指挥官实施办法》,明确程序并赋予乡镇优先处置权。同时建立毗邻县区联动机制,创新“卫星电话+双网对讲终端+5G单兵图传+双光无人机”通信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信息30分钟内音视频回传指挥中心。
四是“三级联训”推动实战能力“向全改”。构建“县级全员轮训、乡镇装备实操、村社避险自救”三级联训体系。县级层面每年组织全覆盖培训;乡镇层面每月开展装备操作应用训练;村社层面重点演练避险转移和自救互救技能。整合共享消防站、民兵训练场、应急避难场所等资源,建设基层应急实训基地,提升全链条应对能力。
五是“三网赋能”推动应急管理“向智改”。织密“风险监测网、信息通信网、隐患处置网”,开发“达州应急”智慧平台,整合接入3.2万余处风险点监测数据及482个重点部位视频监控;为基层配备卫星电话、公网对讲机等通信装备600余件(套),打通“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指挥调度”全链条数字化通道;建立“网格员+专业队伍+民间救援力量”联动巡查机制,显著提升隐患发现与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