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四川发布2025年汛期、5月份及“五一”期间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 发布时间: 2025-04-30
  • 来源: 四川应急、四川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一、五一期间专题气象预报

预计五一期间(51日~5日,下同),盆地大部时段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可达3335℃54日晚上开始有一次阵雨或雷雨天气过程;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多分散雷阵雨(雪);甘孜州西南部、攀西地区西部降水较弱,午后到傍晚风力较大。

51日,全省大部晴间多云,其中甘孜州西南部和攀西地区西部南部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雪)或雷雨。

52日,盆地大部多云,西部沿山有分散阵雨或雷雨;川西高原和凉山州北部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雪),局地中雨(雪)或大雪,攀西地区其余地方多云间晴。

53日,盆地大部多云,西部沿山和南部有分散阵雨或雷雨,个别地方中雨;阿坝州、甘孜州西北部东部、凉山州大部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雪),局地有中雨(雪),甘孜州其余地方和攀枝花市多云间晴。

54日,盆地各市多云间阴,西部、南部沿山有阵雨或雷雨,雷雨时伴有阵性大风,西北部局地有中到大雨;甘孜州西北部东部、阿坝州和攀西地区部分地方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雪)或雷雨,局地中雨,川西高原其余地方多云。

55日,盆地各市阴天间多云,大部地方有阵雨或雷雨,雷雨时伴有阵性大风,西部、南部有中到大雨;川西高原中部南部和凉山州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雪),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其余地方多云。

二、汛期及5月份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2025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量呈北多南少分布,全省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少,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预计今年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40710mm,较常年同期(751.4mm)偏少;平均气温为22.523.0℃,较常年同期(21.9℃)偏高。阿坝州北部、广元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省内其余地区偏少12成。

预计5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为90110mm,接近常年同期(96.2mm);平均气温为20.220.8℃,较常年同期(19.6℃)偏高。阿坝州南部、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达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广安市、广元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省内其余地区偏少12成。达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广安市、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1.5℃,省内其余地区偏高0.51.0℃

5月份主要天气过程:

①54日~7日,盆地雷雨时伴有阵性大风,西部南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早晚有分散阵雨,局地中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有阵雨(雪),局部有中雨(雪),阿坝州东部南部、甘孜州南部、攀西地区多云间阴有阵雨(雪)或雷雨,局地中雨。

②511日~13日,川西高原北部、盆地东北部大雨,局部暴雨,攀西地区东北部、盆地西南部、盆地南部、盆地中部中雨,省内其余地区小雨。

③517日~19日,川西高原北部和东部、攀西地区北部、盆地西南部、盆地西北部中雨,局部大雨,省内其余地区小雨。

④521日~22日,川西高原北部和东部、攀西地区东北部、盆地西南部、盆地南部、盆地西北部中到大雨,省内其余地区小雨。

⑤526日~28日,川西高原、盆地西南部、攀西地区、盆地南部大雨,局部暴雨,省内其余地区小雨。

三、主要致灾因子(灾种)

(一)洪涝灾害。

预计2025年汛期我省各主要江河来水量和多年同期相比接近常年,其中青衣江、沱江、涪江、渠江偏多13成,安宁河偏少1成,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接近常年。预计各主要江河干流以中等及以上洪水为主,盆地内洪涝偏重,龙门山一带和盆地东北部可能有区域性暴雨洪水过程,其中青衣江、沱江上游、涪江中游、嘉陵江、渠江可能发生中高洪水,其中青衣江、沱江、涪江、渠江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

预计五一期间我省各主要江河水势较平稳,发生超警洪水的可能性较小。预计5月份我省各主要江河来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正常,其中青衣江、沱江、涪江偏多13成,安宁河、嘉陵江、渠江偏少14成,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接近常年,预计各主要江河干流以中等以下洪水为主,发生超警洪水的可能性较小。

(二)地质灾害。

预测2025年汛期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态势,地质灾害总体发生数量与常年平均水平相当。其中,川西高原东北部和攀西地区西部滑坡、泥石流,龙门山区滑坡、泥石流,川南地区南部高位崩塌、滑坡发生数量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汛期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特别是特大暴雨、大暴雨、连日降雨、持续绵雨、短时强降雨时段及雨后23天,需予以重点关注。全年需重点防范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历年5月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与非汛期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5月发生地质灾害118起,约占全年总数的3.7%。预计今年5月份全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总体与常年同期相当。需重点关注的时段和地区为:①54~7日,德阳市、绵阳市、雅安市、眉山市等4市部分地方降雨时段发生地质灾害发生有一定风险。②511日~13日,达州市、广安市、巴中市、阿坝州、甘孜州等5市(州)部分地方强降雨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③517日~19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3州部分地方强降雨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④521日~22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3州部分地方强降雨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⑤526日~28日,雅安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8市(州)部分地方强降雨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需持续关注地区为: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南充市、资阳市等8个市。

(三)森林草原火灾。

从物候情况来看,5月川西高原海拔较高的地区和攀西地区降水较少,细小可燃物含水率回升较慢,森林草原易燃性仍较高。从人员活动和野外火源来看,5月我省部分地区仍处于春收春种时段,农事用火和野外采挖活动频繁,加之五一期间林牧区游客激增,火源管控难度加大,叠加雅砻江流域干雷暴等自然火源风险,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复杂。近五年5月份,年均发生森林草原火灾7起,占全年总数的20.6%。

综合气象数据、基本林情社情、重要目标设施、历史火灾规律等因素,预计五一期间,攀枝花市、甘孜州南部、凉山州西部、中部和南部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以3级为主,连晴多风时段部分地区可达4级;省内其余林(牧)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为12级。预计5月份攀枝花市、甘孜州南部、凉山州西部、中部和南部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以3级为主,连晴多风时段部分地区可达4级;省内其余林(牧)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以2级为主。

(四)干旱灾害。

预计汛期盆地东部、中部、南部及攀西地区局部地区发生中等及以上程度夏伏旱的概率较大,特别是以上区域部分小集中和分散供水群体可能发生供水紧张或不稳定情况。

预计五一期间,攀西地区南部、盆地东北部旱情将持续。预计5月份攀西地区南部片区、北部二半山区随着大春生产、经果林进入果实膨大期等农业生产用水量激增,叠加蓄水不足、气温持续偏高影响,旱情将持续发展,抗旱保供形势依然严峻。巴中市、达州市等地部分小集中和分散供水群体供水紧张情况预计将持续至中旬。

四、重点关注领域

(一)建筑施工方面。

进入五月份,随着汛期来临,建筑工地易出现基坑积水、边坡坍塌、场地泥泞湿滑等问题,脚手架、起重机械基础可能因雨水浸泡发生沉降,增加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倾覆等安全风险。深基坑支护、高支模架体、起重设备安拆等高风险作业环节管控难度加大,临时工棚、围墙等临时设施在强风暴雨中易发生倒塌,威胁人员安全。目前,全省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7076 个,在建项目最多的两个地区为成都2532个,宜宾408个。

(二)交通运输方面。

进入汛期后降雨频率和降雨量逐渐增多,受短时强降雨、连续性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易出现冲刷侵蚀、渗流破坏、地下水位抬升等现象,部分山区公路沿线和建设项目可能存在塌方、滑坡、泥石流等风险,将对通行车辆和在建营地造成威胁。目前,全省共有公路水运建设项目606个、驻地3017个,其中,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等地较为集中,共有955个驻地,占比31.7%

(三)旅游安全方面。

五一期间,人流、车流集中,各文旅场所游客剧增,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据携程预测,预定我省旅游产品的人次量居全国省级目的地第5位,五一假日旅游产品预订量前五的省内目的地为成都市、阿坝州、乐山市、甘孜州和凉山州。汛期临近,极端天气增多,涉山临崖类A级旅游景区及重点旅游线路存在地灾安全风险。

五、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

综合研判认为,2025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量呈北多南少分布,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盆地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及攀西地区、川西高原东部等局部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较高到高,需加强防御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干旱灾害风险。同时,进入汛期后,我省雷电、大风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增多,各地各有关部门需加强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局地风雹灾害和各类次生灾害风险,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积极做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

预计五一期间,攀西地区、川西高原南部等局部地区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较高,同时,需高度警惕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风雹灾害和各类次生灾害风险。预计5月份,泸州市南部、广安市东部、凉山州西部和南部等局部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高,主要致灾因子为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盆地东北部、西南部、南部及川西高原东南部、攀西地区西北部等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较高,主要致灾因子为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干旱灾害。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着力解决风险想不到、隐患查不出、检查走过场等问题,扎实开展防汛备汛检查,强化行业部门主导的专业排查,盯死看牢问题风险易发多发环节和领域,推动专业技术力量下沉一线,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要强化资源统筹,统一调度人员、装备、物资,落实预警与响应协同措施,实现防、治、救全链条协同发力,做到及时反应、闭环处置,全力确保今年安全度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 董珊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