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冬春森林防灭火工作,山东省临沂市认真分析形势,多点发力,强化措施,全方位织牢织密防灭火网,保证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狠抓责任落实,构建完善责任体系。印发《临沂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关于标本兼治做好森林防灭火十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从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群防群治责任体系的构建等十个方面进行细致部署。建立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山头地块的森林防灭火责任体系,明确防火检查员、瞭望员、护林员职责。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建立考核通报机制、定期调度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细化10大类、41项量化评价指标,组织12个成员单位每两周至少对12个县区重点乡镇、国有林场开展1次包保督导,同时抽调市直有关单位人员业务骨干、聘请行业专家组成2个督导考核组,每周开展 1次量化考核,进行1次排名通报。各县区也成立包镇街督导组、巡查组,深入重点林区一线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消除。目前,累计派出检查组32个,172人次,发现隐患56处,完成整改56处。
严控火源进山,全面排查隐患。在全市重点林区,科学布局设立防火检查站,在入山关口、进山路口等重点部位加强值守力量,严查进山人员、车辆,及时收缴火种。在防火期,严格落实进山入林人员实名制,确保火源不进山、人员能跟踪。发布高火险预警后,依法发布《禁火令》《封山令》,增人、增哨卡、增加巡查时间和频次,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严格落实生产性用火、祭祀用火审批报备制度,加强对上山放羊人员、进山采摘挖掘人员等特殊人员的管理。在全市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和林区重点部位可燃物集中清理行动,组织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野外违规用火行为查处、森林防火督查问题整改,从源头上减少森林火灾潜在威胁。累计完成各类隐患整治1.03万处;对全市28处国有林场、33处重点林区开展输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治理隐患142处,长度212.43公里,投入资金233.93万元。积极探索建立森林火灾隐患有奖举报制度,引导群众相互监督,同时对违规野外用火行为严厉打击,对涉及违法从重从严处理。
拓展宣传手段,强化教育引导。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充分利用微信、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抖音短视频、防火宣传车等媒介载体,以及悬挂横幅、发放明白纸、赶大集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常识,并及时发布预警警示信息。深入开展“进农户、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宣传活动和森林防火“敲门行动”,深入森林防火重点村居、重点林区、重点部位,确保用通俗易懂方式宣传到户到人,在森林防火高火险区建立“电子围栏”,利用移动大数据对进林人员发送森林防火宣传提醒短信,强化警示教育,教育引导群众杜绝侥幸心理、严守法律底线。据统计全市出动宣传车1046车次,发放宣传品1453880件,发送短信1685217条,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771次,张贴标语、悬挂横幅2.4万余个,印发宣传画、明白纸、致中小学生的一封信等120余万份。
强化应急准备,加强值班值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沂蒙山区域新增388处森林防灭火监控点位,实现全时段全天候监控森林防火情况,63个防火重点镇街配备无人机,不定时进行无人机巡查。加强基层护林员队伍建设,配备护林员电子巡更系统、定位系统,真正发挥防火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推进各县区森林防灭火水网、管网、隔离网建设,建设完善4个停机坪、493个蓄水池(取水点)、隔离网568.1公里。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林区重点部位可燃物集中清理行动,降低引发火灾和家火上山的几率。加快推进森林消防队员招录和培训,9月底召开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员培训会,对市森防指相关成员单位,以及13个县区、63个重点防火乡镇从事防火工作的100余名相关人员开展森林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安全避险等方面培训,进一步提升森林火灾预防扑救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火情火警处置能力。不定时对12个县区、26个山区国有林场和63个防火重点乡镇值班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不发生空岗、漏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