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安市邻水县三古镇联合达州市大竹县文星镇、四合镇,在三古镇东风村开展2025年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联动应急演练。此次演练为邻水县与大竹县两地首次镇级森林防灭火联防实战演练,110余名参演人员以实战化标准检验了跨区域应急响应机制。
“全体人员请就位,现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疏散现场群众。”当天上午9点30分,演练模拟东风村3组突发森林火情。护林员发现火情后,立刻通过即时通讯网络,将信息报告给村党支部书记。这一高效的信息传递通道,打破了地域界限,让火情信息在瞬间实现跨区域共享。三古镇迅速响应,组织村社干部争分夺秒转移涉险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同时,立即派出扑火队赶赴火场展开先期处置。
火情传递“零时差”,信息共享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火势在风力助推下迅速蔓延,三古镇当机立断启动联防机制,第一时间向文星镇、四合镇发出增援请求,“防火有界、扑火无界”的协同作战模式正式开启。信息共享是此次演练的关键因素之一。三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建立的即时通讯网络,确保了火情信息在第一时间互通,为快速响应和精准指挥提供了保障。”
资源的合理调配,来源于三地优势互补聚合力。在联合指挥部的现场统筹调度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三地的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场动态,包括火势大小、蔓延方向、周边地形等信息。无人机小组迅速升空开展火情侦查,将实时画面和数据回传至指挥部,为战术部署提供了精准支撑。
按照“谁距离近、谁先出击”的原则,三地迅速整合灭火装备和人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调配。文星镇、四合镇的救援队伍携带背式水箱从东北、东南方向突破火线,与三古镇应急队形成合力。三古镇应急队则迅速在西南侧开辟隔离带,阻断火路。水泵分队同步从东、南、北三向的水源地快速架设水带,高压水枪喷射而出,有效压制主火头。
在资源调配过程中,三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邻水县三古镇熟悉当地地形,负责火场前期的先期处置和隔离带开辟;大竹县文星镇、四合镇救援力量充足,装备先进,承担了火势压制和主火头扑救任务。这种优势互补的资源调配方式,确保了联合扑救取得显著成效。
此次演练检验了毗邻地区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协同指挥三大机制的高效性与协同性。特别是在无人机侦察、水泵集群作业等环节,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能应急的显著成效。在有章法的统筹调度下,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明火被全部扑灭。三地队伍随即开展拉网式的余火清理工作,安排护林员与村社干部进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确保火场安全。
今年一月,大竹县文星镇、四合镇与邻水县三古镇签订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联动协议书。“我们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应急联动机制,紧盯交界区域薄弱环节,织密织牢‘防火网’,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三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纵深推进三地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联动,加大联合巡山频次,优化资源调配,强化协同指挥,持续提升跨区域森林防灭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