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立足贴近实战 竭力磨砺“尖刀”——探访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

  • 发布时间: 2023-12-08
  •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11月24日,天气微寒,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的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西南区域中心)停机坪上空,一架H—125通航直升机盘旋在空中进行首次试降;地面上,“五方责任”单位对主体建筑设施进行竣工初验。这标志着西南区域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作为第一个审批立项、开工建设的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西南区域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怎样的挑战?战训设施有何特色和创新?建成后将如何带动区域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日前,记者走进西南区域中心实地探访。

从零突破——先行先建打样板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要实施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建设若干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细致谋划,在全国布局建设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西南区域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西南区域中心落地成都金堂,距离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和成都东站均在1小时车程范围内,周边有成都淮州通用机场、淮洲新城物流港、淮口高铁站等,公路网四通八达,5公里之外的沱江水系发达,水域条件良好。

“区位优势突出只是基本条件,选址金堂还因为有省、市、县三级政府全力支持。”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常务副主任董绍棠介绍,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西南区域中心建设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及省领导直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20件重大事项之一,成都市将该项目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予以重点推进,金堂县政府投入2.3亿元做好项目配套建设。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2020年9月,西南区域中心率先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实现从概念理念到具体项目的转化。

应急管理部将西南区域中心作为试点项目,在功能设计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贯穿西南区域中心工程设计及建设全过程。开工之前,西南区域中心要实现设计“先行”、审批“先行”,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协调各领域专业机构、权威专家,为西南区域中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经持续调查研究、评估论证,2022年7月7日,西南区域中心正式开工。

开工之后,试点项目管理机制、探索建设标准成为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的首要任务。应急管理部及时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逐一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在西南区域中心实践基础上,应急管理部制定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信息化建设规范、装备建设标准,为后续项目按时保质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应急救援中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郭治武介绍:“西南区域中心作为先行试点项目,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解决了很多现实难题,为其他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保质效

516天,54.3万平方米复杂地形场地整理,30余项专业设施深化设计,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这些数据背后,是西南区域中心跨越的一道道难关。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及成都市、金堂县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专家常态化咨询机制,充实11名行业领域专家进入项目专家库,在工程设计、现场管理、概算控制、预算执行、档案规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

“为确保项目进度,最多时工地有1000余名工人施工,每天4.5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源源不断运进工地。”中建七局西南区域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指挥长吴世倞说。西南区域中心占地面积54.3万平方米,其中实训演练区域占总面积的46.3%,这是西南区域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

“森林(草原)火灾救援训练场、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训练场、航空救援模拟馆等大体量、成体系的训练单元在国内几乎没有现成案例,设计单位如何深刻理解应急救援实战化训练需求,将实训理念转变为专业设计,真正让设计与实战训练需求相匹配、关键设备性能与工程施工工艺相衔接,成了我们每天思考的首要问题。”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工程组负责人刘安印介绍,基建办前后组织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50余名专家,行程5万余公里,到北京、陕西西安、湖北襄阳等地参观考察30余次,开展专家评审论证20余次300小时,最终形成深化设计方案及建设标准。

“灾后的建筑和设施设备通常存在安全隐患,但要真正贴近实战开展训练,建设时我们既要呈现灾后的真实情况,又要确保设施是安全的。”作为实训演练区的专业建设单位,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安全环保管理部部长魏委说,相关方多次演算、论证,最终形成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方案。

2022年12月31日,营房、备勤楼主体完工;2023年1月,土方和基础工程完工;2023年8月,建筑设施主体工程完工……10月20日,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下发“冲刺30天,坚决保竣工”的动员令,基建办固定人员常驻项目现场,每日不间断巡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要素保障组黄闻说:“金堂县在配套设施服务保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西南区域中心水电气和通信设施等均已接入,能很好满足运行所需。”

实战导向——灵活满足战训所需

西南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山地和林地,一旦遭遇地震等重大灾害,受灾地区往往会成为“孤岛”,救援力量难以第一时间抵达。

“这决定了西南区域中心建设必然要突出地震救援和航空救援特色。”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副主任陈亚介绍,围绕实战需求,立足西南地区自然灾害特点,西南区域中心打造了地震地质灾害救援、森林火灾救援、航空模拟训练馆三大训练区域11项实战训练设施,可满足200余个训练科目需求。

走进位于西北角的结构坍塌救援训练场,3栋不同程度“受损”的大楼呈现在眼前。“虽然看起来是3栋楼,却分成了未倒塌区、倾斜楼体区、正向倾覆倒塌区、废墟掩埋区、悬挂倒塌区5个训练区域。在这里,我们模拟西南地区地震常见垮塌建筑特点进行实训科目和设施设计。”四川省地震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杨阳说。

“西南区域中心可以根据参训人员需求,提供定制化、模块化训练。”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战训组负责人王伟表示,西南区域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地震救援训练设施和训练科目,力争满足不同地区和场景下的地震救援实战要求。

航空救援仿真模拟训练设备是最大的挑战。“国内部分厂商虽然具有相似技术方案,但尚无建成投运的完整系统,无法确定技术工艺的可实施性和可靠性。”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安全工程学院院长贺元骅多次参与航空模拟训练馆的设计讨论,就相关技术和安全问题提出许多建议。他表示,保障参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是首要前提。

为此,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和航空模拟训练馆设备设施承建方——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应急管理部协调下组建了涵盖消防、空军、民航、交通运输、公安等领域的专家组,强化技术攻关。“我们认真研究西南地区航空应急救援特点难点,调研多支应急救援队伍训练需求和实战经验,听取行业专家建议,形成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周泳说,训练系统建成后,通过使用悬吊式直升机救援训练装备,可结合馆内不同救援场景,真实还原复杂情况下救援任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重点训练搜救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判断决策、机组协同及特情处置能力。

开启新篇——全方位带动效应可期

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面广点多,复杂的地势地貌、高海拔的自然环境、较为薄弱的交通条件,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且难救援。

西南区域中心投入运行后,将重点担负重特大地震、地质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救援任务,救援范围辐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可有效解决西南地区专业队伍少、专业救援能力薄弱、统筹协调和救援保障能力不足、实战化训练设施缺乏和装备配置有限等问题。

西南区域中心还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将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区应急产业集群扩大吸引力。

“当前,四川省正全力构建全省‘1+2+6’应急救援基地体系,即建设1个省级应急救援中心基地、2个专业应急救援基地以及6个省级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基地,构建‘一专多能、快速反应’的基地骨干网络,与西南区域中心实现国、省力量联合、资源整合、机制融合,有力提高区域性应急处置保障能力。”董绍棠表示,西南区域中心正式投用后,平时常驻备勤力量、培训救援骨干、储备救灾物资,灾时搭建区域指挥平台、航空投送尖刀力量、承担急难险重救援任务,以求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 陆杨】
媒体聚焦
【中国应急管理报】立足贴近实战 竭力磨砺“尖刀”——探访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2023-12-08 中国应急管理报

11月24日,天气微寒,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的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西南区域中心)停机坪上空,一架H—125通航直升机盘旋在空中进行首次试降;地面上,“五方责任”单位对主体建筑设施进行竣工初验。这标志着西南区域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作为第一个审批立项、开工建设的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西南区域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怎样的挑战?战训设施有何特色和创新?建成后将如何带动区域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日前,记者走进西南区域中心实地探访。

从零突破——先行先建打样板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要实施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建设若干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细致谋划,在全国布局建设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西南区域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西南区域中心落地成都金堂,距离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和成都东站均在1小时车程范围内,周边有成都淮州通用机场、淮洲新城物流港、淮口高铁站等,公路网四通八达,5公里之外的沱江水系发达,水域条件良好。

“区位优势突出只是基本条件,选址金堂还因为有省、市、县三级政府全力支持。”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常务副主任董绍棠介绍,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西南区域中心建设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及省领导直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20件重大事项之一,成都市将该项目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予以重点推进,金堂县政府投入2.3亿元做好项目配套建设。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2020年9月,西南区域中心率先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实现从概念理念到具体项目的转化。

应急管理部将西南区域中心作为试点项目,在功能设计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贯穿西南区域中心工程设计及建设全过程。开工之前,西南区域中心要实现设计“先行”、审批“先行”,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协调各领域专业机构、权威专家,为西南区域中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经持续调查研究、评估论证,2022年7月7日,西南区域中心正式开工。

开工之后,试点项目管理机制、探索建设标准成为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的首要任务。应急管理部及时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逐一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在西南区域中心实践基础上,应急管理部制定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信息化建设规范、装备建设标准,为后续项目按时保质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应急救援中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郭治武介绍:“西南区域中心作为先行试点项目,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解决了很多现实难题,为其他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保质效

516天,54.3万平方米复杂地形场地整理,30余项专业设施深化设计,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这些数据背后,是西南区域中心跨越的一道道难关。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及成都市、金堂县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专家常态化咨询机制,充实11名行业领域专家进入项目专家库,在工程设计、现场管理、概算控制、预算执行、档案规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

“为确保项目进度,最多时工地有1000余名工人施工,每天4.5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源源不断运进工地。”中建七局西南区域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指挥长吴世倞说。西南区域中心占地面积54.3万平方米,其中实训演练区域占总面积的46.3%,这是西南区域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

“森林(草原)火灾救援训练场、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训练场、航空救援模拟馆等大体量、成体系的训练单元在国内几乎没有现成案例,设计单位如何深刻理解应急救援实战化训练需求,将实训理念转变为专业设计,真正让设计与实战训练需求相匹配、关键设备性能与工程施工工艺相衔接,成了我们每天思考的首要问题。”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工程组负责人刘安印介绍,基建办前后组织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50余名专家,行程5万余公里,到北京、陕西西安、湖北襄阳等地参观考察30余次,开展专家评审论证20余次300小时,最终形成深化设计方案及建设标准。

“灾后的建筑和设施设备通常存在安全隐患,但要真正贴近实战开展训练,建设时我们既要呈现灾后的真实情况,又要确保设施是安全的。”作为实训演练区的专业建设单位,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安全环保管理部部长魏委说,相关方多次演算、论证,最终形成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方案。

2022年12月31日,营房、备勤楼主体完工;2023年1月,土方和基础工程完工;2023年8月,建筑设施主体工程完工……10月20日,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下发“冲刺30天,坚决保竣工”的动员令,基建办固定人员常驻项目现场,每日不间断巡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要素保障组黄闻说:“金堂县在配套设施服务保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西南区域中心水电气和通信设施等均已接入,能很好满足运行所需。”

实战导向——灵活满足战训所需

西南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山地和林地,一旦遭遇地震等重大灾害,受灾地区往往会成为“孤岛”,救援力量难以第一时间抵达。

“这决定了西南区域中心建设必然要突出地震救援和航空救援特色。”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副主任陈亚介绍,围绕实战需求,立足西南地区自然灾害特点,西南区域中心打造了地震地质灾害救援、森林火灾救援、航空模拟训练馆三大训练区域11项实战训练设施,可满足200余个训练科目需求。

走进位于西北角的结构坍塌救援训练场,3栋不同程度“受损”的大楼呈现在眼前。“虽然看起来是3栋楼,却分成了未倒塌区、倾斜楼体区、正向倾覆倒塌区、废墟掩埋区、悬挂倒塌区5个训练区域。在这里,我们模拟西南地区地震常见垮塌建筑特点进行实训科目和设施设计。”四川省地震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杨阳说。

“西南区域中心可以根据参训人员需求,提供定制化、模块化训练。”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战训组负责人王伟表示,西南区域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地震救援训练设施和训练科目,力争满足不同地区和场景下的地震救援实战要求。

航空救援仿真模拟训练设备是最大的挑战。“国内部分厂商虽然具有相似技术方案,但尚无建成投运的完整系统,无法确定技术工艺的可实施性和可靠性。”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安全工程学院院长贺元骅多次参与航空模拟训练馆的设计讨论,就相关技术和安全问题提出许多建议。他表示,保障参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是首要前提。

为此,西南区域中心基建办和航空模拟训练馆设备设施承建方——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应急管理部协调下组建了涵盖消防、空军、民航、交通运输、公安等领域的专家组,强化技术攻关。“我们认真研究西南地区航空应急救援特点难点,调研多支应急救援队伍训练需求和实战经验,听取行业专家建议,形成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周泳说,训练系统建成后,通过使用悬吊式直升机救援训练装备,可结合馆内不同救援场景,真实还原复杂情况下救援任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重点训练搜救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判断决策、机组协同及特情处置能力。

开启新篇——全方位带动效应可期

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面广点多,复杂的地势地貌、高海拔的自然环境、较为薄弱的交通条件,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且难救援。

西南区域中心投入运行后,将重点担负重特大地震、地质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救援任务,救援范围辐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可有效解决西南地区专业队伍少、专业救援能力薄弱、统筹协调和救援保障能力不足、实战化训练设施缺乏和装备配置有限等问题。

西南区域中心还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将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区应急产业集群扩大吸引力。

“当前,四川省正全力构建全省‘1+2+6’应急救援基地体系,即建设1个省级应急救援中心基地、2个专业应急救援基地以及6个省级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基地,构建‘一专多能、快速反应’的基地骨干网络,与西南区域中心实现国、省力量联合、资源整合、机制融合,有力提高区域性应急处置保障能力。”董绍棠表示,西南区域中心正式投用后,平时常驻备勤力量、培训救援骨干、储备救灾物资,灾时搭建区域指挥平台、航空投送尖刀力量、承担急难险重救援任务,以求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