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九龙县150名群众为何能安全避险?“防灾减灾重在日常”

  • 发布时间: 2020-12-09
  • 来源: 甘孜日报
  • 字体:
  • 分享到:
       
  • 打印:

在群众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

“全靠平时宣传、演练搞得多,我才这么敏感,群众些才反应这么快,避免了人员伤亡……”11月27日13时许,记者在九龙县“11·23”雪洼龙镇高位滑坡灾害现场附近,见到了该县雪洼龙镇甲铺子村主任阿七木支,他衣服沾满泥土、眼睛充满血丝,显得十分疲惫。但一谈到几天前当地41户150人及时转移避险的经历,他顿时精神焕发,在经历一番回忆后,他总结说:“防灾减灾重在日常”。

11月23日18时30分,九龙县雪洼龙镇甲铺子村杜公组一处非地质监测隐患点发生高位滑坡,导致河道堵塞,水位上涨,事发地附近多家农户房屋受损。好在此前,事发地附近的群众已经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财产损失。

阿七木支正是此次紧急避险转移行动的“吹哨人”。他介绍说,当时正值建州节和彝族新年,村里人都在家团聚庆祝,按照村“两委”安排,11月23日正该他执行冬春季防火值班任务,下午16时许,他正在村里查看有没有异常情况,突然发现对面山上有石块滚落。平时宣传常说“山响动、水变色,当心地灾要发生”,他马上给镇领导打电话,汇报了情况,然后又在村组微信联络群里通知大家注意。

灾情上报后20分钟左右,雪洼龙镇主要负责人就带着几名干部赶到了甲铺子村杜公组。当时,山上滚石的频率有所增加,镇村两级决定马上转移受威胁群众。镇上的干部职工、村“两委”成员和地质灾害预警员迅速行动,通过吹哨、敲锣、打电话、入户等方式通知大家转移。群众都闻讯而动,互相帮助,没有一户一人犹豫拖延。不到一个小时,当地41户150人就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并且无人在转移途中受伤。

当天18时30分左右,大量土石从山上飞滚而下,直接堵塞河道、毁坏公路、砸坏周边部分房屋。当时,就有不少群众感叹说:“还好发现得早、转移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杜公组村民扎西友告诉记者:“我家的房子,就在垮塌点下方的公路边上,现在已经受损。当时,我正准备喂猪,也没看手机,刚听到敲锣声,镇村干部就到门口了。听说有滑坡危险,我们一家人马上就出来了,转移路线是平时定好了的。”该组另一名村民英宗志玛也告诉记者:“大家都晓得安全最重要,平时也做了些准备,转移速度快得很,我爱人腿脚不方便,是镇村干部帮忙背出来的。”

灾害发生后,雪洼龙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赶往现场展开抢险救灾,对受灾群众进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并迅速调集了帐篷、棉被、大米、清油等物资。当晚,受灾群众就实现了有饭吃、有衣穿、有被盖、有干净水喝、有医疗救治保障。

发现早、反应快,是此次甲铺子村群众成功避险的关键,多名受灾群众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这是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本上则得益于村里坚决落实州委、州政府相关要求,持续抓好了防灾减灾宣传、演练和应急准备工作。

甲铺子村党支部书记卫色尔哈告诉记者,该村虽然以前没有发生过重大灾害,但一直都重视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该村在州、县、镇的领导和支持下,每年最少要开展3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农牧民夜校”和村民大会也经常宣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危险期都要执行应急值班,村里有8名地质灾害监测员,还制定了应急预案,避险场所和撤离路线也是明确了的。不只是地质灾害,火灾、洪灾的预防工作我们也抓得紧,大家都达成了共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阿七木支家3年前才修的住房也在此次灾害中受损,但他从撤出来后就一直忙着安抚群众,配合相关部门抢险救灾,一次也没有回家查看。他说:“不只是我,灾情发生后,县上的干部、镇上的干部,还有我们村组干部,都坚守在抢险一线,省上和州上的专家、领导也赶来了。”当记者问到他家住房受损情况时,另一名村民说:“他们家的房子面积大,装修得也好,这次一针一线都没抢出来,可惜了。”此时,满脸沧桑的阿七木支也转头望向不远处的一栋楼房,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正当记者不知如何表达安慰时,阿七木支扭过头来说:“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都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要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好在现在大家都安全,只要人在就有希望,险情结束后再重建就是了。这次也让大家看到了平时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演练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九龙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毛远祥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持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防灾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灾害隐患排查、应急预案修订和县乡村三级应急演练等工作,切实把防灾减灾工作抓在日常、抓在细处,全县群防群治的格局日益凸显。(刘小兵)

【编辑: 何邦瑗】
媒体聚焦
【甘孜日报】九龙县150名群众为何能安全避险?“防灾减灾重在日常”
发布时间:2020-12-09 甘孜日报

在群众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

“全靠平时宣传、演练搞得多,我才这么敏感,群众些才反应这么快,避免了人员伤亡……”11月27日13时许,记者在九龙县“11·23”雪洼龙镇高位滑坡灾害现场附近,见到了该县雪洼龙镇甲铺子村主任阿七木支,他衣服沾满泥土、眼睛充满血丝,显得十分疲惫。但一谈到几天前当地41户150人及时转移避险的经历,他顿时精神焕发,在经历一番回忆后,他总结说:“防灾减灾重在日常”。

11月23日18时30分,九龙县雪洼龙镇甲铺子村杜公组一处非地质监测隐患点发生高位滑坡,导致河道堵塞,水位上涨,事发地附近多家农户房屋受损。好在此前,事发地附近的群众已经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财产损失。

阿七木支正是此次紧急避险转移行动的“吹哨人”。他介绍说,当时正值建州节和彝族新年,村里人都在家团聚庆祝,按照村“两委”安排,11月23日正该他执行冬春季防火值班任务,下午16时许,他正在村里查看有没有异常情况,突然发现对面山上有石块滚落。平时宣传常说“山响动、水变色,当心地灾要发生”,他马上给镇领导打电话,汇报了情况,然后又在村组微信联络群里通知大家注意。

灾情上报后20分钟左右,雪洼龙镇主要负责人就带着几名干部赶到了甲铺子村杜公组。当时,山上滚石的频率有所增加,镇村两级决定马上转移受威胁群众。镇上的干部职工、村“两委”成员和地质灾害预警员迅速行动,通过吹哨、敲锣、打电话、入户等方式通知大家转移。群众都闻讯而动,互相帮助,没有一户一人犹豫拖延。不到一个小时,当地41户150人就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并且无人在转移途中受伤。

当天18时30分左右,大量土石从山上飞滚而下,直接堵塞河道、毁坏公路、砸坏周边部分房屋。当时,就有不少群众感叹说:“还好发现得早、转移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杜公组村民扎西友告诉记者:“我家的房子,就在垮塌点下方的公路边上,现在已经受损。当时,我正准备喂猪,也没看手机,刚听到敲锣声,镇村干部就到门口了。听说有滑坡危险,我们一家人马上就出来了,转移路线是平时定好了的。”该组另一名村民英宗志玛也告诉记者:“大家都晓得安全最重要,平时也做了些准备,转移速度快得很,我爱人腿脚不方便,是镇村干部帮忙背出来的。”

灾害发生后,雪洼龙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赶往现场展开抢险救灾,对受灾群众进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并迅速调集了帐篷、棉被、大米、清油等物资。当晚,受灾群众就实现了有饭吃、有衣穿、有被盖、有干净水喝、有医疗救治保障。

发现早、反应快,是此次甲铺子村群众成功避险的关键,多名受灾群众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这是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本上则得益于村里坚决落实州委、州政府相关要求,持续抓好了防灾减灾宣传、演练和应急准备工作。

甲铺子村党支部书记卫色尔哈告诉记者,该村虽然以前没有发生过重大灾害,但一直都重视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该村在州、县、镇的领导和支持下,每年最少要开展3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农牧民夜校”和村民大会也经常宣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危险期都要执行应急值班,村里有8名地质灾害监测员,还制定了应急预案,避险场所和撤离路线也是明确了的。不只是地质灾害,火灾、洪灾的预防工作我们也抓得紧,大家都达成了共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阿七木支家3年前才修的住房也在此次灾害中受损,但他从撤出来后就一直忙着安抚群众,配合相关部门抢险救灾,一次也没有回家查看。他说:“不只是我,灾情发生后,县上的干部、镇上的干部,还有我们村组干部,都坚守在抢险一线,省上和州上的专家、领导也赶来了。”当记者问到他家住房受损情况时,另一名村民说:“他们家的房子面积大,装修得也好,这次一针一线都没抢出来,可惜了。”此时,满脸沧桑的阿七木支也转头望向不远处的一栋楼房,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正当记者不知如何表达安慰时,阿七木支扭过头来说:“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都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要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好在现在大家都安全,只要人在就有希望,险情结束后再重建就是了。这次也让大家看到了平时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演练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九龙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毛远祥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持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防灾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灾害隐患排查、应急预案修订和县乡村三级应急演练等工作,切实把防灾减灾工作抓在日常、抓在细处,全县群防群治的格局日益凸显。(刘小兵)

上一篇:
相关链接
直属单位
市州连接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移动端 电脑端